近日,位于城陽的青島市化工技術學校的老師向記者反映,他們不僅要上課教書,還有招生任務,完不成任務要扣工資。12月28日,該校負責人稱,他們學校是自收自支型的事業單位,學校資金的主要來源就是學生的學費,因此招生工作非常重要,學校也把是否完成招生指標作為考核的一部分,設立了獎懲措施。對此,該技校的主管部門稱,這種做法屬于學校內部的管理規定,他們無權干涉。
招不到學生就要挨罰
青島市化工技術學校的部分老師向記者反映,他們27日下午和28日上午要向學校交幾千元的罰款。學校規定所有教職員工都有招生指標,其中普通教師是5個,中級教師是6個,高級教師是8個,副主任 、主任等指標更多,完不成指標的就要扣績效工資。“新老師到校的第一年沒有指標,第二年完不成指標的就要扣工資。”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師介紹,第一年完不成指標的,就要從每月400元的績效工資中扣除80元錢,第二年完不成的,每月扣除200元 ,第三年完不成的每月要扣400元,“起初是每個月交,后來改成發了工資以后上交到財務處,今年放寒假前一次性全部交上罰款,現在已經有一些老師交了罰款”。
據該校一名老師介紹,學校的這種硬性規定已經實行了七八年了,沒有書面文件,一般是通過口頭通知招生指標。該校共有教師60余名,每年都會有10多名老師完不成任務,其中也有很多連續兩年或三年完不成任務的。
班主任找學生幫忙
“每年到了暑假,我們就委托各種社會關系尋找初高中畢業生。”該校一位老師介紹,大家想盡各種辦法,在網上開博客,發布招聘信息,有的老師甚至跑到外地中學門口拉橫幅招生,然而很多老師收獲不大。為了完成任務,老師之間就會買賣生源,招的多的老師以一定的價格賣給招的少的老師。
“我們當初來的時候,對這種招生任務一點都沒說。”據該校老師楊華(化名)介紹,按照學校的工資標準,每個月她只能拿到1500余元,剛剛夠生活費,交上罰款生活就非常困難。“ 我是來授課的,不是來招生的,罰老師這么多錢沒有道理。”楊華對此感到很不公平。
對此,該校學生小王說,學校里確實有要求老師出去招生的情況,具體數額他也不太清楚。“如果老師是班主任,可以讓自己班里的學生去幫忙招生,一般會給學生300 元費用。”小王表示。
校方稱生源就是命脈
為弄清楚事情的真相,12月28日,記者電話采訪了該校招生辦公室王主任,對于此事,王主任很坦然地稱學校確實有這個政策,而且已經實行好幾年了。學校是由幾所企業辦的學校合并而成,是一個國有的自收自支型的事業單位 ,沒有任何國家撥款,學校的一切費用都來源于學生的學費,因此招生工作顯得尤為重要。
“ 生源就意味著學校的命脈,為了保證生源,學校把教學和招生工作都列入了老師的考核范圍,每個教職工,包括校長都有招生任務。”王主任說,為了激勵教職工重視招生工作,學校制定了獎懲措施。
對此,該校一位老師說,績效工資中應該包括教學、帶班級、招生等幾部分,如果扣除的話也應當只扣除其中關于招生的一部分。
拉生源需教代會同意
28日下午,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該校屬于技校,應由人社部門主管 。隨后記者聯系到市人社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為了保證生源,只能把任務攤派到老師身上,類似現象比較普遍 ,但他們只是對學校進行業務指導,這種招生指標是學校內部的管理措施,人社部門無權干涉。“但獎懲最好有個度,罰老師太多錢也容易產生矛盾。”該負責人稱,在目前技校招生困難的大環境下,學校的這種政策好比企業給業務員下發任務指標一樣,可以理解,但學校需要注意招生方式和方法,招生任務最好要讓教職工代表大會通過,并形成書面文件。另外,老師也要主動向學校提意見。
對此,山東德衡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方叔認為,該校這種讓老師招生的做法屬于“拉人頭”行為,這種行為的合法性目前在法律界尚存在爭議。雖然二者的勞動合同中沒有詳細說明考核辦法,但如果學校把招生指標作為老師考核目標的話,需要經過教職工代表大會的同意,并明確告知老師考核內容,這樣就對老師產生了約束力。
記者 黃英帥 本報見習記者 鄒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