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擁有技術、設備生產制造的優勢,而甘肅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優勢互補;成都新能源產業發展走出新模式
■幾家公司合作推進該項目,關鍵設備和技術將是成都造
■明年將在雙流建基地,規模化生產光熱發電核心部件集熱管
昨日上午,總投資3億元的中國首座兆瓦級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大唐天威(甘肅礦區)10MW太陽能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在甘肅嘉峪關正式開工建設,標志著中國在太陽能熱發電領域翻開了實際應用的新篇章。
成都商報記者采訪獲悉,該項目的關鍵設備和關鍵技術均為成都天威太陽能熱發電開發有限公司提供,而太陽能熱發電設備的核心部件集熱管明年也將在成都規模投產。到資源豐富地區建設應用項目,由成都提供技術和設備,成為成都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光煤互補發電 降低污染排放
昨日開工建設的項目,規模為10MW,場址位于甘肅礦區大唐803電廠,占地300畝,總投資3億元,一期計劃2011年10月竣工投產。
據了解,該項目為光煤互補發電項目,建成后,將利用可再生的太陽能資源來為火電補充發電,光場可以輸出熱能4.423×1010kcal,可有效減少原火電機組煤耗量,降低污染排放,每年可節約燃煤11785t/a,可減排二氧化硫33.64t/a,可減排煙塵2.081t/a,可減排氮氧化物38.31t/a。“示范項目建成后,與火電機組配套運行,白天可充分利用嘉峪關豐富的太陽能熱資源進行發電,晚上再啟動燃煤火電機組。”中國南方工業集團公司新能源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天威集團董事宋書才表示,這樣既可以利用光熱發電,也解決了目前新能源發電電壓不穩定的難題。
該項目由中國大唐集團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威(成都)太陽能熱發電開發有限公司、甘肅礦區電力多種經營總公司共同出資,組建大唐天威新能源(甘肅礦區)有限責任公司,進行推進。宋書才接受采訪時稱,該項目的開工建設,將使我國成為少數掌握完整太陽能光熱發電技術的國家之一。
核心部件明年將在蓉規模生產
作為合作方之一的天威(成都)太陽能熱發電開發有限公司,將負責該項目光場的設計、制造和建設。據了解,該系統光場部分包括集熱系統、跟蹤控制系統、換熱系統等所用輔助系統,這將是國內第一個嚴格按照國際現有太陽能槽式光熱電站行業要求進行建設和運行管理,技術參數達到國際水平的完整的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
而該項目的關鍵設備和技術將是“成都造”。宋書才表示,目前光熱發電核心部件集熱管基本被兩家國際大公司壟斷,所以該項目的一期1.5MW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在此基礎上通過充分吸收消化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實現光熱發電裝備的全部國產化。
宋書才介紹,目前公司已確定明年將在雙流建立集熱管基地,規模化生產集熱管,“明年就有可能造出自己的集熱管,標準的4米管,先從中等規模做起,大約年產10萬支。”他表示,屆時,該項目可逐步將進口的零部件替換下來,換成成都造的國產部件。
成都新能源產業發展走出新模式
據悉,原本該項目要落戶成都,但由于太陽能資源原因,最終成都市委、市政府決定支持該項目走出去選址建設。
“成都擁有技術、設備生產制造的優勢,而甘肅這邊則擁有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優勢互補”,成都市經信委副主任周永章表示,根據成都市“十二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成都將建成西部第一、國內領先的太陽能發電高技術產業化基地。此次中國南方工業集團通過引進國外太陽能熱發電關鍵部件制造技術、光熱發電系統集成設計技術,在成都市建立太陽能光熱發電裝備制造基地,并在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建設光熱發電試驗示范項目作為技術展示和示范的基地,必將推動成都乃至全國太陽能發電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同時,這也是成都新能源發展的一種新模式。
成都商報記者 韓利 嘉峪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