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楊珊珊 實習生 張姍姍
我們周圍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痛恨肉食,視葷腥如大敵;他們倡導吃素,認為吃素是最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別人眼中,他們是一群“無法理解”的人,在他們心中“吃肉有害健康”,素食讓他們嘗到不少甜頭。他們是素食主義者。12月28日,在洛陽市九都路與解放路交叉口東南角的一家素食餐館里,記者采訪了李瑛等一群素食主義者。
●魚的掙扎改變了她
李瑛成為一個素食者,還不到兩年。最初吃素,完全是出于對生命的憐憫與敬畏。
兩年多前一個很平常的日子,李瑛的媽媽在廚房做飯,她在客廳看電視,忽然被一聲巨響嚇到。疑惑中她來到廚房,被眼前的景象驚住了——一條已經被開了膛的大魚躺在地上,嘴巴一張一合地翕動著,渾身是血但仍在奮力掙扎。她聽到的那一聲響,就是大魚從桌上掙扎落地的聲音。
李瑛說,當時心里一陣難受,一直想:為什么人的口腹之欲要以吃掉其他生命為代價?
那條魚渾身是血在地上苦苦掙扎的樣子,讓她既心疼,又敬畏。她打了一盆清水將大魚放進盆里,并蹲在魚前發誓:“以后再也不吃肉了!”從那之后,李瑛放棄了肉食,漸漸成為一個素食者。
另一個素食者——林女士也是以相似的原因放棄了肉食。林女士說,有一天她看見一個臉曬得通紅的人騎著自行車帶著一只渾身通紅的烤乳豬時,她瞬間有了對弱小生命的憐憫。
以后再吃肉,總覺得味同嚼蠟。再后來,干脆就不吃了。
●凡是有臉的都不吃
李瑛他們說,戒葷的過程如同戒煙,也會犯肉癮,也會“想肉想得難受”。
因此一開始,他們大都選擇循序漸進的方式。如李瑛,最初一個月吃兩天素,慢慢地增加,到后來只吃蛋奶類食品,到現在進入全素。
這群素食主義者心里有個很通俗的素食概念,就是“凡是有臉的都不吃”。在他們心中,雞鴨魚肉屬于大葷,就連和動物有關的附件產品如蛋、奶等也屬于葷物,也在他們拒絕的范疇。
如今,他們看見肉食就如臨大敵。他們說,現在只要聞到肉食的味道,不管生熟,都會覺得有股臭味。那種感覺,就跟戒了煙的人再聞到煙味一樣讓他們無法忍受。
“吃素的人和吃葷的人站在一起,身上散發的味道都不同”。素食者們一般都做得一手好菜,“簡單但不簡陋”,吃素也要吃得營養豐盛。
目前,在他們的影響下,他們的家人、朋友也經常一起吃素。
●他們健康、年輕、平和
李瑛32歲了,素顏的她看上去卻只有二十出頭。年輕,是素食者的共同點。食素并未像外界所想那樣讓他們變得營養不良,相反他們身體健康,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小很多。
每個素食者心里都有營養食譜:比如芝麻、海帶燉土豆最富含鈣質,每天讓孩子吃點曬過太陽的芝麻粒,比吃多少補鈣營養品都管用。大豆和面筋富含蛋白質,比那些帶著激素的肉食健康營養得多。只要搭配合理,素食一樣能吃出健康的體魄。
他們信奉“悲傷會產生毒素”的說法,認為每一個生命在遭到屠殺面臨死亡時都會特別悲傷,這悲傷會在他們的體內留下毒素。
人類在享受美味的同時,必須以攝入這種毒素作為代價。他們認為吃肉等于吃毒,吃久了還會染上動物脾性,變得暴躁、易怒。反觀素食者自己,他們開朗愛笑,心態陽光平和,幾乎從不發脾氣。
素食者管那些吃素的媽媽生的寶寶叫“胎里素”、“素寶寶”,他們說洛陽有很多素寶寶,一個個又聰明又漂亮。姬女士的孫子一出生時就由她帶著吃素長大,16歲就長到了1.92米,“身體很棒,人又聰明”。
食素的生活讓這些素食者嘗到了甜頭,他們甚至開始無法理解,為什么自己當初那么愛吃肉?為什么現在仍舊有那么多人在吃肉?
●素食者傳達環保理念
洛陽的素食者一直很遺憾本地沒有一家正式的素食餐館,他們想“下館子”吃頓飯都是奢望,因此特別感激李瑛為洛陽的素食者群體提供一個聚餐的場所。
李瑛說目前餐館的生意一般,畢竟很多人不能接受“素食”理念。尤其在她這里,連蔥姜芥末蒜這“五小葷”都不使用,她的素食餐館是真正意義的“全素”餐館。來吃飯的人,很多都是吃膩了肉食來圖個一時新鮮。
但李瑛不在乎這些,她說開素食餐館,是為了讓素食者出門有個吃飯的地方。另一點,她更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素食理念,走進素食者的行列。希望人們能少殺些生,少為一口肉而毀壞我們共同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