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能源問題是人口基數大,人均能源消費量低,經濟高速增長,能源需求增長快,而且增長的潛力很大。2002年以來,中國能源消費總量增加接近一倍。盡管中國目前的能源自給率還可以保持在90%以上,但考慮到需求總量和需求增長潛力,需要進口的量仍將很大。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崛起需要能源支持,更需要比較穩定和低廉的能源支持,這在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過程中都同樣出現過。但是,能源價格上漲和環境成本增加迫使中國必須正確面對能源價格,努力平衡能源成本和經濟發展。
走出能源價格的宏觀困境需要改革能源價格,形成透明合理的價格機制。同時加大對能源企業效率監管和征收資源稅,以此用來補貼應該受到補貼的消費者,以及對減低通貨膨脹壓力進行必要補貼。通俗地說,就是該漲的漲,該補的補,定價的每個環節都清楚地讓消費者知道。這樣,公眾就可以清楚能源國企的利潤來源,從而就能夠接受價格上漲。這樣的能源價格機制可以使價格與成本接軌,能上能下。必要時,還可以通過建立特別政府基金來穩定價格,避免價格大幅波動。
透明合理的價格機制還可以將企業行為和政府行為分離。除了提高能源企業運行效率,還可以鼓勵國外資本和民營資本進入能源行業,為這個行業設立一個經營底線和必要的財務紀律性。這可以改變目前能源行業的一個根本問題,即國有企業一家獨大,越做越大,國企的高度集中是能源行業許多問題的根源。民營企業和外資的參與,除了作為資金來源,還是競爭和提高行業效率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