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招商招來污染企業實在很“諷刺”
安徽省懷寧縣高河鎮部分兒童血鉛超標,已有200多名兒童被送至醫院接受血鉛檢查,其中100余人超標。家長們懷疑孩子血鉛超標與附近一家電源廠造成污染有關。這家未達到環評設計要求的企業為何當年能夠得以上馬呢?來自懷寧縣環保局網站的一份文件顯示出了吊詭之處,這家曾被省市級環保部門多次叫停整改的問題污染企業竟是由懷寧縣環保局親自招商引資而來。(詳見今日A9版)
□劉凱玲
據懷寧縣招商局人士透露,該縣為了完成招商引資任務,每年年初都會在政府1號文件中對縣里的招商引資任務進行分解,“根據每個鄉鎮、縣直單位的硬軟件情況差別,進行合理化分解”。肩負監督監測環境污染的縣環保局,同時又肩負著招商引資的壓力。為了完成招商任務,環保局引來未達到環評設計要求的污染企業,并不顧省市環保部門的停產令,暗中縱容污染企業繼續生產,以致釀成血鉛中毒事件,如是環保悲劇令人扼腕嘆息。這既是環保部門的失職,更是全民招商引資結出的惡果。
應該承認,地方政府需要招商引資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創造就業機會,提供利稅支持,官員需要招商項目制造政績。政府重視招商引資工作無可厚非。但是政府重視招商引資不能沒有權力邊界。政府的職責在于依法行政,職能部門各司其職。招商是招商部門的事,政府應該保持基本的權力理性,不能把招商演變成“招傷”,更不能以1號文件的權威去逼迫監管污染企業的環保部門去招商污染企業。
雖然報道說,近年來懷寧縣在招商引資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是政府以犧牲民生利益,破壞正常的權力秩序、生態環境為代價,導致兒童集體血鉛中毒的招商引資惡果,除了給地方官員帶來政績,給資方帶來財源以外,對當地百姓與經濟可持續發展還剩下多少好處?
其實,這種“有奶便是娘”的“親資主義”招商觀并非懷寧縣的制度“創新”。全民招商儼然成了許多地方“公開的秘密”。手頭的例子就不少:江蘇省沭陽縣規定招商不力官員給予降格處罰;湖北大冶官員請來500強老板考察可獲萬元獎勵;安徽阜南縣安監局長因為沒有完成招商任務被免職;合肥市規定優秀招商者可直接提拔為副縣級干部。更有不少地方像懷寧那樣招來污染企業,造成生態環境惡化。一段時間以來,民眾血鉛中毒、鎘中毒的報道更是隔三差五地出現在公眾面前。
要終結招商變“招傷”的尷尬局面,改變發展過程中的種種招商怪現象,指望地方政府堅守權力邊界,主動放棄招商政績并不現實。問題的關鍵在于,如何借助科學發展觀的力量,創新政績評價體系,完善招商制度設計,改變以招商論英雄的官場風氣與社會氛圍。并以此為契機全面清理政府招商引資活動中的濫權行為,加大地方政府的違規成本,增加官員的政績風險,劃清正確的權力界限,避免環保局招來污染企業的招商怪現象蔓延,還原招商引資的本來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