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記者/杜嘯天)作為深圳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的新能源,隨著深圳新一輪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發展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速度,產業規模也不斷壯大。但市政協委員們指出,在新能源發展中,核電產值比重較大,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新能源材料等所占比重較小,結構需要優化。
蘇醒、藺曉青、馬蔚華、任克雷、郁亮等28名政協委員在《關于加快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提案中指出,據初步測算,深圳2009年新能源企業實現產值(或營業收入,下同)403.24億元,同比增長31.3%;實現增加值141.46億,比同期全市GDP增速高12.1個百分點;2010年1—6月新能源企業產值達242.18億元,同比增長35.6%;實現增加值84.14億元,同比增長28.6%,高于2010年上半年全市GDP增速。
蘇醒等委員介紹,深圳新能源的產業規模在全市經濟活動中所占比重,呈逐年增長趨勢,但仍有一些問題比較突出。從涉及領域結構來看,各個領域規模不一樣,其中核電所占的比重較大,2010年1—6月產值已達135.33億元,占全部產值的比重55.8%;其次為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電池產業,產值達76.7億元,占全部產值的比重31.7%;其他的如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新能源材料等所占的比重不足15%。同時,各行業規模與增長方式有一定差距,增長趨勢不穩定。此外,部分企業仍然處于成長期,與國內同行的龍頭企業相比,規模不夠大、研發投入低、整體帶動力不夠強。
對此,蘇醒等人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辦法:責成有關部門就發展低碳經濟政策、技術、應用等問題做出專題研究,并從稅收、信貸、土地等方面對促進低碳經濟發展提出具體支持意見,特別是新能源和高效節能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應給予激勵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