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方舟”的外部呈圓弧形
特殊的蜂窩結構底部能夠提供浮力
擁有獨立的生命保障系統,適用于海洋、沙漠等不同環境
本報記者/張媛媛
看過《2012》的人,除了對電影中的驚險片段記憶猶新,想必也一定不會忘記貫穿影片始終、人人都渴望能夠搭上的“諾亞方舟”吧。電影中的方舟當然是虛構的,但它在現實生活中未必不存在。俄羅斯建筑學家亞歷山大·列米佐夫日前就構想出了一個蝸牛殼形狀的房子,不要小看這個房子,它除了外形獨特,還十分結實與環保,被稱為“綠色方舟”。它能夠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維持運轉,擁有獨立的生命保障系統,適用于海洋、沙漠等不同環境。
設計巧妙功能全
這個想法最初產生于國際建筑師協會發起的一個項目。當時該協會向全球建筑師們征集可用于救災的建筑設計,列米佐夫也在受邀之列,后來他的設計作品“綠色方舟”成為了整個項目中的一部分。
不過,列米佐夫設計的“綠色方舟”不僅限于讓人們在遭遇災害時避難,像寫字樓、公寓樓和酒店,同樣可以采用這種設計建造。而且設計圖上顯示,這種“方舟”不僅可以建在陸地上,它特殊的蜂窩結構底部還能夠提供浮力,讓它漂浮在水面上。
依照列米佐夫的設計,“綠色方舟”的外部呈圓弧形,以此增強抗壓性能;金屬框架有助于分散沖擊力,使建筑抗震。整個“方舟”看上去像是一座溫室。它的外殼固定在金屬框架上,使用一種叫做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的塑料制成。據了解,這種塑料的功能強勁,不僅抗腐蝕、強度高、耐受溫度范圍廣,而且摩擦系數小,不易附著塵土,與北京奧運會的標志性建筑“水立方”的外部結構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一樣。
內部設施十分環保
之所以稱其為“綠色方舟”,是因為它的內部設施十分節能環保。首先,它周身通透,節省了照明能源,在外部設置了雨水收集裝置,凈化后可在建筑內循環使用。同時,列米佐夫在外表面設計覆蓋了太陽能電池板,還把風力發電機設計在建筑中央。他說,蝸牛殼狀外形“有助于形成氣流,增強風力發電機效能”。
另外,就是“方舟”內栽培的大量植物,無論室外季節天氣如何,內部總是春意盎然,空氣清新,而且這些植物還為“方舟”提供充足氧氣,并為其中的居民們提供食物來源。
列米佐夫說,設計這個“方舟”主要考慮兩件事。一是安全,讓建筑能抵御各種極端天氣;二是環保,不讓居住者的活動破壞自然環境。
據估算,一座小型“方舟”可容納50人,大型“方舟”可供1萬人居住。現在設計尚停留在圖紙階段,列米佐夫和合作伙伴正在尋找投資方,以期將設計變為現實。由于建筑輕巧、簡單,建設費用不會太高。列米佐夫認為,現在可以先生產出“方舟”的組件,需要時“三四個月就可組裝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