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溫州網訊 一提起蝙蝠,小徐就“談蝠色變”。一年前的一個夜晚,這個長得像老鼠,但又會飛的動物,“闖”進小徐的閨房,著實給了她這個膽小女生不小驚嚇,“長得這么丑陋,說不定還咬人呢”。這個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福氣”,在西方常常與吸血鬼聯系在一起的蝙蝠,當然,也有蝙蝠俠這個光輝形象,而且天生擁有回聲定位的本領,被稱作“活雷達”……但還是有很多市民對蝙蝠存有偏見與誤解,認為它們只在夜間行動,跟老鼠一樣“壞”,其實,它是環境的“保護使者”。今年是國際蝙蝠年,讓蝙蝠從黑暗中走出來,我們來說說蝙蝠那些事兒,為它們“正正名”。
記者 陳菡
專吃害蟲還傳播花粉
蝙蝠其貌不揚,向來是不太“討喜”的動物,但它對生態環境的作用功不可沒。蝙蝠是一個地區的環境指標,從一個地區蝙蝠的種群分布數量可以看出該地區的生態質量。目前除南北兩極和少數幾個與世隔絕的海洋地區外,全球各地都有蝙蝠的身影,它是地球上唯一會正常飛行的哺乳動物。
據了解,在一個大中型城市,蝙蝠每晚能消滅14000公斤昆蟲,但是最近幾十年,由于棲息環境遭破壞等原因,全球的蝙蝠面臨生存危機,超過半數的蝙蝠物種成為瀕危或易危品種。
溫州的蝙蝠多數以捕食昆蟲為生,而這些昆蟲中包括蚊子、蛾、蒼蠅、蟑螂等害蟲。專家介紹,如果蝙蝠的數量下降,會對殺蟲劑的需求增加,從而會使大米、玉米等農作物的成本上升。蝙蝠的糞便是很好的農業肥料,因此,蝙蝠是農林業的“好幫手”。
此外,蝙蝠能傳播花粉,是“夜間小蜜蜂”。很多植物的花在夜間開放,就是為了吸引蝙蝠。蝙蝠帶著花粉在花叢中四處飛轉,也完成了一個傳播花粉的過程。比如仙人掌、葫蘆樹等都靠蝙蝠這個“媒人”來傳播花粉。
溫州主要有三種蝙蝠
溫州有哪些蝙蝠種類?數量有多少?記者詢問了我市一些動物專家,但目前溫州還沒有人專門研究過蝙蝠。據了解,全世界大約有18科1107種蝙蝠,我國有記錄的蝙蝠種類約107種。我們經常在電視劇中看到的吸血蝙蝠,在美洲大陸出現,我國國內沒有這一品種。
溫州金洲動物博物館館長劉鳴說,據目前掌握的情況,溫州的蝙蝠主要有三種,分別為普通伏翼蝠、大棕蝠和角菊頭蝠。其中,普通伏翼蝠是黑色的,而大棕蝠和角菊頭蝠身著棕色“外衣”。三種蝙蝠中,大棕蝠數量相對來說較少。目前在溫州金洲動物博物館里,這三種蝙蝠的標本都有。
普通伏翼蝠主要棲居在房檐底下、古老建筑等地方,標準的伏翼蝠個頭較小,一般重量達5克,體長42毫米左右。大棕蝠的居住地跟普通伏翼蝠相似,“喜好”房檐底下,但它的體型比普通伏翼蝠大很多,一般體重22克,體長67毫米左右。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比較難覓角菊頭蝠的身影。它們面部結構復雜,長得毛茸茸,喜歡“隱居”在山間地頭,陰濕的山溝、坑道等地方都是它們的棲息地。在我市的北雁蕩山、中雁蕩山等地的巖洞中可以發現成千上萬的角菊頭蝠。
蝙蝠及其糞便可入藥
在很多人眼里,蝙蝠是黑色或者褐色的,其實蝙蝠也有金黃色等五彩繽紛的品種,但是目前在溫州沒有這種色彩的蝙蝠。市民普遍覺得現在蝙蝠數量比以前少了,“以前傍晚經常看到蝙蝠倒掛在我家屋檐底下,如今很少看到它們的蹤影。”一市民說道。
劉鳴說,隨著城市的建設,一些老房子被拆,建起了高樓大廈,水泥屋檐太光滑,蝙蝠倒掛不住,它們的棲居環境被破壞,無處安身,數量逐漸下降了。
“小時候,街道路燈下經常看到蝙蝠在飛,我們幾個小伙伴經常拿石頭砸。”市民王先生說,“后來聽一些老人講,它們還可以入藥呢。”在中醫里,蝙蝠及其糞便都是一味中藥,蝙蝠入藥后可以治療久咳、瘧疾、金瘡、瘰疬、驚風等病癥。而用它的糞便制成的中藥叫“夜明砂”,用于目疾。
去年9月22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在布拉格宣布2011年為“蝙蝠年”,以宣傳蝙蝠給生態系統帶來的益處,并促進人類對這一群體的保護和研究。本報在此也呼吁市民保護蝙蝠,保護它們,就是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我們的農作物,保護我們少受蚊蟲叮咬。
◆相關鏈接
蝙蝠小知識
1.蝙蝠種類繁多,它的種類數目在哺乳動物中居第二位,僅次于嚙齒類動物。
2.一只20克重的食蟲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千克~3.6千克昆蟲。
3.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0組回音。
4.有的蝙蝠會釣魚,墨西哥兔唇蝠一個晚上能捕獲30多條小魚。
5.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0千米以上。
6.美國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有一個異常壯觀的旅游景觀:在議會大橋上,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之間,人們可以目睹數百萬墨西哥犬吻蝠劃過傍晚的天空去覓食。這一景觀每年為該市帶來數百萬美元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