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葉明強提出建立環保產業群,加大治理湘江重金屬污染力度。
紅網長沙1月24日訊(記者 馮鈞)重金屬污染危脅著老百姓的飲水安全,湖南已將湘江重金屬污染治理列入“十二五”發展的規劃之中。今天,參加湖南省十一屆人大五次會議來自湖南凱天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代表葉明強提出,打造“東方萊茵河”,創建“綠色湖南”,湖南應該建立環保產業群,治理湘江流域的重金屬污染。
湘江是長江七大支流之一,也是洞庭湖水系最大的河流,干流全長856公里,湖南境內長670公里,是湖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命脈。流域內八個地市涉重金屬排放行業19個,重點行業為:有色金屬礦采選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化工原料及化工制品制造業及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
葉明強說,重金屬廢水排放已經給湘江少部分地方造成了污染。據調查,湘江流域內八地市受污染土壤面積為4823.08平方公里,總超標比例為4.95%,其中超二級總面積為2647.33平方公里,所占比例為2.71%,超三級土壤總面積為2175.70平方公里,超標所占比例為2.23%。湘江流域受重金屬污染耕地面積占總流域受污染土壤的45.4%。也就是說,造成土壤污染的主要是排放的重金屬。
如果重金屬長期累計,將導致湘江有些河段底泥中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底泥中富集的大量重金屬給轄區內和下游群眾的飲用水安全構成了極大威脅。
湘江重金屬治理是一項綜合工程,要完成這個宏大的環保工程,成熟的技術是必不可少的。葉明強說,湖南一些本土環保企業已經有了多年的技術基礎。比如凱天環保就與國外知名公司進行技術合作,引進了一系列技術,通過消化吸收,開發出了大量的符合國情的治理重金屬污染實用技術,申請專利40多項,授權專利29項。
湘江重金屬治理還涉及多個技術方面,需要不同類型的環保企業參與,而湖南的環保企業基本是中小企業,因此只有形成環保產業集群才能夠為治理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同時也促進環保企業發展壯大。
因此,葉明強建議湖南應該建立健全環保產業政策體系,重點培育一批高成長性的創新型中小企業,如制定促進環保產業的稅收激勵政策,在省、市財政主管部門在企業發展基金中安排一定數量的周轉金,采取以獎代投、貸款貼息的辦法加大對政府的財政支持力度。
多組織一些推動湖南在環境治理與環保建設領域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應用和交流對接會。讓環保企業與省內治污大戶以及實行循環經濟的試點單位進行深度對接和合作,既把企業的污染治理好了,又實現了省內環保企業的發展,從而達到了雙贏,促進環保產業群的建立。
省、市經委應充分利用現有政策,適當向企業傾斜。支持引導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加大對中小環保企業貸款擔保服務力度。地方政府應行政透明,增強群眾的監督力度,同時設立專門的部門聽取居民的環保要求并及時做出反映。
稿源:紅網 作者:馮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