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接受新民網獨家專訪。新民網陳東達攝?田小冬制作
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接受新民網獨家專訪。新民網陳東達 現場回傳
【新民網·獨家報道】2011年,新民網策劃推出《回顧2010,展望2011》系列訪談。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在接受新民網記者視頻獨家專訪時表示,2010年上海空氣質量是有監測史以來最高的一年,特別“給力”,2011年將通過公共媒體多渠道發布空氣質量預警。
2010年:空氣質量監測史上最好
據吳啟洲介紹,2010年上海全年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有監測歷史以來空氣質量最好的一年。世博會184天的會展期間,本市優良天數為181天,優良率達到98.4%,可謂“非常給力”。說到“給力”的原因,吳啟洲表示,主要有兩大“法寶”——推進常規性工作和采取強化措施。
常規性“動作”從申博即開始推進的,主要措施是加大對產業結構的調整,5年的時間內,對3000多家重要的污染源企業進行調整,如建材、化工、鋼鐵等,減少其排放總量。另對電廠進行脫硫、涂層的工程,對建筑工地、秸稈焚燒進行監控。
而世博會期間,一系列強化措施提上“火線”,如加大對工地的限制,特別是世博園區周邊的區域,或禁止或限制施工,對顆粒物的排放進行控制;通過政策上鼓勵,控制郊區的秸稈焚燒,減少本地污染源;長三角周邊地區建立聯動防控,“合力”減少排污。
不過,吳啟洲亦坦言,世博會之后,藍天白云確實少了不少,2010年11月、12月空氣與世博期間反差比較大,這段時間的污染日較往年更嚴重。
究其原因,吳啟洲認為,主要因為今年氣候干燥,北方的沙塵暴影響較大,“這個情況比較罕見”。而北方冷空氣南下,也推動北方污染源影響到南方。另外,世博之后,建設工地大面積開工,道路揚塵,保潔頻次減少也是造成空氣質量反彈的因素。
2011年:開辟預警發布多渠道
既然2010年的空氣質量非常“給力”,那有哪些“給力”措施值得長效推進呢?吳啟洲認為,2011年需要繼續研究本地污染物排放的規律,加大對主要行業的污染物控制,以及對工地揚塵、秸稈焚燒、機動車排放等問題的整治力度,并進一步提升世博期間長三角聯防聯控的機制。
另外,據吳啟洲介紹,2011年將開辟多渠道的預警發布途徑,使申城市民可從電視、廣播、報紙、網站等及時了解空氣污染情況,一方面會像發布天氣預報一樣發布空氣質量日報、預報,另一方面在空氣質量超標時提前發布預警。
據吳啟洲預測,未來或許還能通過地鐵、公交的電視屏幕以及短信的方式發布空氣質量信息。與教委、衛生部門等進行協調,在空氣質量超標日與學校、醫院等直接溝通。(新民網記者 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