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去威猶在,兔來運更昌。”今天是庚寅虎年除夕,明天將迎來辛卯兔年的正月初一。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將兔子視為一種吉祥的動物,留下了“嫦娥奔月,玉兔拜福”的美麗傳說。
兔是兔形目兔科動物,有家兔和野兔之分,野兔最早出現在約6000萬年前,距今300萬年時出現了近代兔。我國有草兔、東北兔、華南兔、塔里木兔、雪兔等9種,其中分布最廣的是草兔。兔年即將來臨,上海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仲富蘭說,兔子與“吐子”諧音,寓意子子孫孫代代繁衍,象征著人類的美好生活和豐富多彩,而且,無論是哪個生肖年的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都以兔子燈為主要燈飾,意為祈望一年的開始和春夏秋冬四季平安,人畜興旺,五谷豐登。
“動如脫兔,這個成語就是形容兔子的敏捷。”仲教授說,兔子還代表著祥瑞,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天上玉兔具有先知先覺,神話中的月亮、白兔、宇宙景觀展現在人們眼前,留給人們許多美好遐想。而且,兔子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四,在地支中子丑寅卯的“卯”是指清晨5時到7時,為旭日東升之際,充滿無限生機。兔子這種動物正好是喜歡在清晨這個時候出來活動,所以古人就把兔子和“卯”配屬起來,將其視為“卯時之神”。
“小白兔,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愛吃蘿卜和白菜,蹦蹦跳跳多可愛。”人們喜歡兔子,不僅是它可愛,還因為它全身是寶。仲教授進一步闡釋說,我們常說“狡兔三窟”,其實這恰恰反映了兔子的生存警覺,它的自我保護意識和求生本領都很強。而“兔子不吃窩邊草”,完全可以理解成這是兔子具有的天然環保意識,懂得該如何保護自己周邊的生存環境,這難道不值得人類學習嗎?
本報記者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