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2月7日電(記者 余孝忠、胡錦武)送禮首選花卉,出行少開汽車,煙花鞭炮少放……春節期間記者在江西很多地方發現,隨著低碳概念日益深入人心,人們的過年方式正悄然改變。春節前,南昌市下發的關于節后上班第一天開展“新春萬人植樹活動”的通知既是對長達8年植樹造林活動的延續,更是對綠色環保生活風尚堅持不懈的倡導。
連日來,南昌市蘇圃路花卉一條街的生意十分紅火,很多市民在此選購新鮮花卉,或用作自家裝點,或作為新年禮物。而在江西吉安市一些城鎮,由于“有車族”紛紛返鄉,交通擁堵現象時有發生,一些“有車族”在拜年時也自覺選擇走路、騎車等方式出行,既環保又健康。
“綠色過節”不僅體現在出行方式和禮物選擇的變化上,更涉及傳統年俗的方方面面。隨著人們生活水準、保健意識提高,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已非春節必有之義,包裝精美的禮物也不再是唯一的選擇。而作為傳統文化現象的“爆竹聲中辭舊歲”,也開始融入環保煙花、電子鞭炮。
中華民族是個熱愛喜慶的民族,各種傳統佳節大多隆重而熱烈。在傳承民間優秀文化的同時,對于過年過節風俗的改變,政府積極倡導尤為重要。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連續倡議少用或不用紙質賀年卡,今年全省各級機關干部互寄新年賀卡已大為減少,電子郵件賀年、手機短信拜年,新春植樹造林、戶外集體團拜等綠色過年蔚然成風。
可見,過一個綠色節日,不僅需要每個人、每個家庭積極參與,也離不開政府引導和垂范。只有人人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移風易俗,環保過節,文明、節儉、綠色、健康才能真正成為中國節日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