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婷
2月10日凌晨2時許,江蘇省響水縣陳家港、雙港、南河、老舍等四個鎮區38個村莊和社區的近萬名群眾為躲避“泄漏的毒氣”紛紛自發轉移,有4人在逃亡中遭遇車禍死亡。這場“新春萬人大逃亡”驚呆了成千上萬的網友。
“經調查,這是一起由謠傳引起的群眾恐慌事件。”2月12日,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響水縣政府新聞發言人周厚良如此定性。響水縣政府13日通報,2月12日,兩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劉某、殷某已被刑事拘留,另有兩名違法行為人朱某、陳某被行政拘留。
到底是怎樣一則謠言可以讓近萬名群眾義無反顧地逃離家園?謠言背后究竟積聚了怎樣的恐慌?這些問題的答案在事發后幾天里漸漸浮出水面。
逃亡從放下電話開始
放下電話,被驚醒的聯防隊員潘東只當“是個笑話”。電話那端,叔叔的語氣異常急促:“不得了了,趕緊跑吧,化工廠要爆炸了,公路上好多人都在逃命呢!”
叔叔家就在響陳公路旁。這是一條連接響水縣城和下轄陳家港鎮的主干道,與潘東所在的雙港鎮塘港村八組僅相距幾百米。
幾分鐘后,沒當回事兒的潘東再次被電話驚醒,叔叔的催促越發焦急:“起來了沒有?快點快點啊!”
這讓潘東感覺有些不妙。他匆忙起身,給鎮派出所的值班同事打了一個核實電話,“都說是化工廠那邊出事了”——沒說幾句,同事匆匆撂下聽筒,去接其他電話。
院門外傳來一陣嘈雜聲,潘東開門一看,眼前的一幕讓他驚呆了:車,各種各樣的車,私家車、摩托車、電瓶車、自行車,一輛接一輛,裹挾著滿臉驚恐的人流涌向響陳公路。
潘東無意中瞥了一眼手表,時間是3時40分。
大約兩小時前,2月10日凌晨2時左右,不少群眾開始大規模逃亡的同時,陳家港生態化工園區的環保熱線涌進了大量電話。“化工園區的大和氯堿廠是不是氯氣泄漏,馬上就要爆炸了?”附近村民的問詢接二連三,不容耽擱。
化工園區管委會負責安全的張副主任從值班處得知后,立刻從家趕往園區。在這個聚集了48家化工企業的園區,按規定,為確保安全,張副主任帶領24人分三班,全年365天不間斷地進行安保監督工作和相關設備檢測。
“當時,經過我們仔細排查,園區內沒有任何一家企業發生氯氣泄漏,并有爆炸跡象。我們不斷跟村民解釋,可根本沒人聽。”在難掩恐懼的村民面前,園區工作人員的勸阻顯得無濟于事,“要爆炸”的傳聞猶如一只無形的手推搡著他們倉促踏上逃離之路。
沒有人再關心傳聞是否屬實,他們寧肯篤信從叔叔、侄女、小舅子、好友,甚至租房的房客處打來的緊急電話。不少村民證實,這導致當時的通信網絡一度癱瘓,“手機很難打通”。
此時,不論是響陳公路還是鄰近的326省道,幾乎都已被出逃的人群和車流擠滿。
百度響水貼吧里,一位當地網友這樣記錄了當時的情景:“人頭攢動,大家都在拼命往前擠,有人用兩條腿在往前跑,有人穿著大衣,披著棉襖,開著電瓶車,有人開著摩托車還帶著老婆孩子,有人開著三輪卡,小小的三輪卡上擠滿了人,也有人開著面包車、小汽車、拉貨用的大電瓶車,輕卡和重卡上面都是滿滿的一卡車人,車上有頭發花白的老人,有裹著被子的嬰兒,都是拖家帶口,舉家遷徙。”
當地村民證實了這一描述。時間太急,不少村民只好撿最貴重的東西帶在身邊。人流中隨處可見帶著包裹的婦女,“里面裝著的大多是首飾和錢”。
漸漸地,逃離人群攏成兩股大的截然相反的方向:由于處在下風口,為安全起見,化工園區西側附近村民選擇繼續向西,朝幾十里外的響水縣城方向奔去;處在化工園區上風口的陳家港鎮村民,為躲避爆炸,則繼續向東,往東二十里便是黃海。
逃離中,出租車變得炙手可熱。陳家港鎮沙蕩村村民小桑告訴記者,當晚從陳家港往返響水的出租車要價已抬高到每人100元,而平時每趟才要價10元。
恐慌甚至蔓延到距響水縣城150公里的鹽城市區。一些村民告訴記者,有一些鹽城市民接到響水親戚的電話后立即出逃,響水這邊甚至有人開車逃往300公里之外的省會南京。
求生的逃離要了4條人命
夜幕中,向前緩緩挪動的車流在車燈映襯下顯得分外刺眼,不時有路過村民沖還在院子里發愣的潘東喊:“趕緊逃命去!”猛一回神的潘東心里暗叫一聲“不好”,沖到屋里叫醒兒子一家。
睡夢中被驚醒的兒媳匆匆起床,給潘東17個月大的孫子穿上衣服。小家伙被大人攪醒美夢顯得很不情愿,在媽媽的懷抱中很快又迷迷糊糊地睡去。
潘東隔壁住的是堂叔潘子文。這時,潘子文開著自家改制的農用車停在潘東家門口,招呼潘東“上車一起走”。駕駛室里除了潘子文,還坐著他的妻子以及一雙兒女。剛出門,潘東兒媳發現忘給孩子帶些吃的了,順手把孩子遞給潘子文妻子,自己折回去取,潘東兒子則回去拿錢。潘東在院里收拾著東西,想著車流如此之慢,便示意讓堂叔先開車,家里人隨后趕上。
路過的一些村民看到潘子文的車斗是空的,索性坐了上去,不一會兒車斗里擠了十幾個人。
車子徐徐開動。
離潘東家四五米遠的地方有座小橋,是通往響陳公路的必經之路,河水深1.6~1.7米。車子剛行至橋邊,由于橋窄路滑,車子瞬間翻到河水中。
聽到慘叫,潘東和兒子立即從屋里沖了出來。“我的孩子!”父子兩人在刺骨的河水中不停摸索,在救起幾位婦女后,終于摸到了被河水濕透的孩子。潘東的母親把手指放在孩子嘴里,發現孩子還能輕輕咬動,一家人頓時覺得“孩子還有救”。
潘東瘋了似的給120打電話,得到的回復是“路上被堵死了,過不來”。直到通知110,警車才將車禍傷員陸續送往衛生院。
匆匆換上干凈衣服,潘東騎著摩托車去了衛生院,孫子死亡的噩耗隨即傳來。在這場車禍中同時遇難的還有潘東的堂叔潘子文、潘子文的母親以及潘子文年僅9歲的兒子。
來自響水縣官方的消息,截至2月11日下午6時,4名死者遺體均已火化,死者親屬情緒穩定,各項善后事宜都在有條不紊地處理中,其他受傷人員目前傷情穩定。
潘東夫婦告訴本報記者,他們于2月11日凌晨得到消息,政府近幾天將會給死者每人25萬元的安撫金,“這筆錢據說是政府和化工園區一起給的”。對此,周厚良表示,按照鹽城市主要領導的安排,響水縣民政局、慈善總會等將對遇難者家屬進行人道救助,對此次事故中生活困難的遇難者家屬給予補助。
官方的辟謠行動
2月10日凌晨,小桑和老公分別開著家里兩輛電動三輪車帶著公婆和5歲的女兒向海邊轉移。早上5時,在轉移的路上,小桑看到民警拿著大喇叭高喊:“這是謠言,請大家回家。”一些人停了下來,掉頭回家,另一些人包括小桑全家則繼續往前走,“如果真爆炸了,怎么辦?”一直走到離海邊不足十里的地方,小桑接到在化工廠附近開飯店的媽媽打來的電話,證實確實沒有爆炸,這才安心返家。
類似于出發時的口耳相傳,早晨6時左右,離家的人們相互告知沒事后,又一窩蜂地返家。
“我們的反應是非常及時有效的。”周厚良事后總結說。
據周厚良介紹,當地公安部門得到消息并及時上報后,縣委立即召集相關鎮區和部門緊急會辦,成立事件處置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在第一時間做好搶救傷員、控制輿情、加強安全環保檢查監管、追查造謠者等工作,其中“迅速辟謠,穩定群眾情緒”的工作是第一位的。
“我們第一時間組織鎮區干部,進村入戶,做好群眾思想工作,同時派出交警上路,維持秩序并疏導交通。此外,通過和中國移動合作向移動用戶發送手機短信,通過政府網站、電視、電臺等及時向社會公布事件真相,向廣大群眾講明我縣當天夜里沒有任何企業發生爆炸和泄漏等安全事故。”周厚良說。
據周厚良粗略估計,當時參與辟謠行動的村組干部、交警、公安、環保、衛生、安監等相關工作人員有幾百名之多。
周厚良介紹,為切實降低事件影響,10日上午群眾陸續返家后,縣委縣政府一方面繼續組織干部深入農戶,挨村逐戶做好宣傳工作,通過電視、網絡、廣播進一步向群眾說明真相;另一方面,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說明事件真實情況,引導輿論,以正視聽。
對化工園區企業的檢查也在同時進行。周厚良介紹,縣安監、環保、消防等部門第一時間趕赴生態化工園區,啟動應急預案,協調公安部門增派10名警力分成5組駐點到園區企業,再次檢查園區內正常生產的8家企業和節后復工的7家企業的安全環保狀況。同時逐一排查安全生產隱患,并重點巡查園區內大氣環境和水環境情況。
周厚良稱,截至11日下午6時,對企業安全檢查已達90余次,檢查了81個重點危險源點,當場糾正未持證上崗等違規行為7起,開展環境巡查25次,檢查生產企業17家,發現環境隱患7個,并現場責令整改。
面對村民對政府辟謠不力的指責,周厚良如此回應:“首先,我們所處的時代資訊發達,任何一起事件總會有不同聲音,所以我認為被指責是正常的;其次,要尊重事實,關鍵看結果,這么多離家群眾能在很短時間內返家,說明我們的工作是有效的,措施是到位的。”
定時或不定時的“炸彈”
2月12日,記者來到陳家港生態化工園區。園區成立于2002年6月,占地10.5平方公里,據張副主任介紹,園區內現有48家生產企業,其中4家是上市企業,占鹽城市上市企業數量的一半。園區每年收入100多億元,上繳稅收4億元,占到響水縣每年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左右。目前,化工企業進入園區的門檻是投資規模1億元以上。
這樣一個當地納稅大戶,卻屢發安全事故。
2007年11月27日上午10時11分,位于園區內的聯化化工有限公司發生一起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亡,多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約400萬元。另據報道,2010年11月23日上午,園區內的大和氯堿化工有限公司發生氯氣泄漏,導致下風向的江蘇之江化工有限公司30多名員工中毒。
面對當地群眾對該化工園區的諸多質疑,周厚良向本報記者解釋:“從需求看,化工產品在我們生活中無處不在,是群眾生活所必需的;從程序看,園區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江蘇省灌河岸線開發利用規劃》相關條文明確規定這里可以建化工園區;從環保和安全性看,該化工園是江蘇省唯一一個環保生態園區。”
周厚良同時指出,該園區建設嚴格執行江蘇省環保廳批準的方案,完全符合相關數據要求,比如化工園區和居民區之間應最少間隔800米。
然而,記者走訪中發現,陳家港鎮王商村五組400多口人居住在離化工園區最近的地段,這里與化工園區僅相隔一條馬路。據村民介紹,這里距最近的兩家化工廠只有兩三百米遠。
“空氣中常能聞到一股難聞的氣味,不少人家門前菜地里年年都能收獲的大白菜如今一種下去就死。”一位馬姓村民告訴記者,自園區內的工廠陸續建起后,這種恐慌就一直在心頭揮之不去。“園區就像一個定時炸彈,整天讓人提心吊膽,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事。”
如果再來一次,我們還會跑
造成這次新春萬人逃亡的謠言究竟來自何處?
中國青年報記者從響水縣官方得到的消息稱,經過緊張偵查,響水縣公安部門于2月10日下午4時初步確定并抓獲此案件的謠言來源者劉某(男,1983年10月17日生,響水縣陳家港鎮人,個體土方工程承包人)。
據稱,2月9日晚10時許,劉某給響水生態化工園區新建綠利來化工廠送土過程中,發現廠區一車間冒熱氣,在未核實真相的情況下,即打電話告訴其正在打牌的朋友桑某,稱綠利來廠區有氯氣泄漏,告知快跑。桑某等在場的二十余人,即通知各自親友轉移避難。這則謠言的傳播鏈條無形中就此形成。
張副主任解釋稱,綠利來化工廠目前還未正式投入生產,所謂冒熱氣一說,其實是該廠正在試驗管道,從管道中冒出的蒸汽因氣溫較低形成白柱狀,故給劉洪昌留下“泄漏”印象。
在一條條短信和電話的傳遞中,綠利來化工廠被置換為園區內另一家企業大和氯堿廠,而事件程度也在人們口耳相傳中愈發嚴重,最終導致了這場被周厚良斥為“荒謬”的萬人大逃亡。周厚良同時表示,至于劉洪昌造謠的動機、用意還有待公安機關進一步偵查。
如果有一天還有人說這里的化工廠要爆炸,會不會再發生萬人大逃亡事件?
周厚良的回答是不會。他將此次事件解釋為“特定環境、特定時間、特定導引、特定人群、特定地點綜合作用發生的,或然性很大”。
他向記者解釋,所謂特定環境即冰天雪地,特定時間即凌晨,特定導引是一則謠言,特定人群是留守在農村的大多是認知能力不高的婦女、老人、兒童等,特定地點是化工園區周邊。
周厚良指出,最重要的是向群眾普及相關安全知識,增強對化工企業的了解,增強群眾的應急意識,這也是今后當地政府的工作重點之一。
然而,在記者幾天來的走訪中,從雙港鎮到陳家港鎮,不少村民的回答則是會,“還得跑,我們寧愿相信這是真的,保命要緊”。
本報江蘇響水2月13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