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
江蘇響水縣政府13日通報,響水爆炸謠言引發恐慌一案偵查有了突破性進展。目前,2名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違法行為人被行政拘留。
2月10日凌晨,響水縣有人謠傳,陳家港化工園區大和化工廠要發生爆炸,引發周圍村鎮的萬余群眾產生恐慌并連夜自發轉移,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據響水縣公安局新聞發言人介紹,事發后,公安機關立即立案偵查。在省市公安部門的支持指導下,響水縣警方緊張工作,全力追查謠言肇事者和惡意傳訛者。目前,案件偵查取得突破性進展。12日,編造、故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犯罪嫌疑人劉某、殷某已被刑事拘留,違法行為人朱某、陳某已被行政拘留。目前,公安機關對其他幾名惡意傳播虛假恐怖信息的違法犯罪嫌疑人仍在審查和偵查之中。
[新華時評]
防謠辟謠,更要消除恐慌根源
據新華社報道 一則“化工廠爆炸”的謠言,竟然導致萬余人逃亡。發生在江蘇響水縣的這起事件,不僅讓人意識到了“謠言之害猛于虎”,更發出了一個警醒:與防范謠言同樣重要的,是消除群眾的恐慌根源。
謠言催生災難,當地追查謠言的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此次“化工廠爆炸”的謠言,實則成了壓垮當地居民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陳家港化工園是江蘇省級化工園,在審批、環評、規劃等方面應當都是合格的。但時而可聞的刺鼻氣味,讓居民有時“連窗戶都不敢開”。而各地陸續發生的化工企業爆炸、泄漏造成人員傷亡的事故,經年累月在群眾內心造成陰影難以消弭,更加劇了當地居民對化工的恐慌,心理承受能力已不堪重負。由此造成聽到謠言時,村民們相信“事情肯定是真的”,選擇“趕快逃命”。
陳家港化工園區周邊居民恐慌心理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地方政府不可能一點不知情。如果從化工園建園初期,就普及安全知識,如果這里曾經發生的兩次事故后都采取讓群眾信服的措施,如果能讓周圍居民感受到安全,那么居民可能就不會那么恐懼,也不至于一有風吹草動就驚慌失措。
亡羊補牢猶未為晚,事先“補牢”更是高招。筑牢民眾的心理防線,別讓謠言成為壓垮民眾心理承受能力的“最后一根稻草”,需要更為扎實、細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