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報道 江蘇省響水縣因為化工廠“爆炸案”謠言所引發上萬人逃亡的事件,2月14日經過江蘇省、鹽城市、響水縣以及化工園區四級環保部門的檢查,確認事發時工業園區內沒有發生氯氣泄漏和爆炸的情況。
刺鼻氣體系眾多企業聚集排放
響水環保局副局長吳伯兵表示,發現只有一個企業,即江蘇裕廊化工企業生產丙烯酸,有輕微的丙烯酸氣味,但不是氯氣的氣味。
吳伯兵表示,氯氣的密度比空氣大,如果發生泄漏,它就會順風貼近地面散播,將附近的麥地燒傷,但是檢查的情況來看并沒有燒傷的痕跡。此外,環保部門還采用了數據推算的方法,來驗證事發當晚如果發生氯氣泄漏可能產生的后果。
響水環保局副局長吳伯兵通過模擬圖向記者分析確認當晚并沒有發生氯氣泄漏事件,刺鼻性氣體是眾多化工企業在晚上排放達標氣體后發生氣體聚集效果所致,但是每個企業所排放氣體都是達標的。
響水縣相關部門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陳家港化工園區的四十多家化工企業的排放數據符合國家標準,但是仍然有居民反映受刺鼻氣味的困擾。有村民稱,有時候味道大得會叫人嘔吐。
居民房屋離化工廠僅幾十米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化工企業與居民住宅之間應該有一個衛生防護距離才能保證居民的安全。
響水環保局副局長吳伯兵稱,化工園區跟企業都有個衛生防護距離,具體的企業項目的衛生防護距離都不一樣,有的是300米,有的是600米,有的是800米范圍內不得有常住居民。
記者在陳家港生態化工園區看到一些居民的房屋離園區化工廠其實只有幾十米遠。
響水縣生態化工園區管委會黨工委書記劉方勇稱,園區有拆遷計劃,每年都在拆遷,用大量的資金,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幫百姓拆遷。
響水環保局副局長吳伯兵表示,在安全距離范圍之內,確實還有少量的居民。這些居民正在落實拆遷,還沒有全部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