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底,四川省環境保護廳在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中亮相,姜曉亭出任首任廳長。近一年過去了,環保部門由省政府直屬機構升格為省政府組成部門后的重大意義如何體現?環保部門究竟如何給自身定位?一年來的實踐結果如何?
昨日,全省環保局長會議在成都召開,成都商報記者就這些問題采訪了省環保廳首任廳長姜曉亭。他表示,環保部門的職能不單純是保護空氣、水等環境要素不受污染,同時還承擔著參與宏觀調控的重要職能,是服務民生、優化發展的重要綜合管理部門。
去年否決或暫緩35個審批項目
成都商報:環保部門由政府直屬機構升格為政府組成部門已經一年了,現在的省環保廳是怎么看待自身職能變化的?
姜曉亭:提到環境保護,大家都容易想到呼吸的空氣好不好,喝的水干不干凈等,這些關系我們切身利益的大事,環保部門一直作為重點在抓,但不少人其實忽略了環保部門也是參與宏觀調控的重要部門這樣一個職能。其實,環保部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后,就強調了環保部門參與宏觀調控,要負責項目環評,通過項目環評審批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我們認為,環保部門不是人們感覺上的技術部門,而是一個服務民生、優化發展的綜合管理部門。
成都商報:具體怎么發揮調控功能呢?
姜曉亭:主要是在環評上把關,對于低水平重復建設項目、“兩高一資(高污染、高排放、資源型)”項目和產能過剩項目,該不予審批的堅決不予審批,該暫緩的堅決暫緩辦理。對于符合產業政策和環保要求的重大項目,則要加快審批,加快工程上馬。
成都商報:去年我們否決了多少不符合環保要求的項目?
姜曉亭:根據最近的統計數據,全省2010年審批建設項目9580個,總投資5950億元,僅經省環保廳審查通過的各類區域開發、流域開發、專項規劃環評就達37個,同時還保證了成蘭鐵路、成渝客專、西成客專、成貴鐵路、南充軍民合用機場等一大批交通能源項目、重大產業項目、災后重建項目順利上馬。不符合產業政策、不符合環保要求或者環評文件編制質量低劣的項目,我們也堅決不予通過。2010年否決或暫緩審批項目共35個,總投資241億元。環評嚴控“兩高一資”行業盲目擴張切實有效,相比2005年,我省201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強度大幅下降,產業結構明顯優化。今后,我們還會加大把關力度,不合要求的項目堅決不予通過環評。
今年實行總量減排“一票否決”
成都商報:最近,大家對“十一五”的減排很關注,四川前不久公布了完成“十一五”減排目標的消息。環保部門是怎么確保目標完成的?
姜曉亭:四川在汶川特大地震后,減排設施受損嚴重。在災后重建過程中,又遭遇泥石流和西南地區的干旱等自然災害。在全省災后重建中,面對這些困難,我們要完成“十一五”的總量減排目標,確實很不容易。
環保廳一直把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作為頭等大事,從人力、物力、財力上加大力度,通過結構減排、功能減排、管理減排等手段,加強統計、監測、考核體系建設,強化監督管理,確保減排任務完成。今年以來,省政府就多次召開政府常務會,專題研究減排工作。經過全省上下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2010年化學需氧量排放量74.07萬噸,比2005年下降5.43%,完成“十一五”目標的108.4%;二氧化硫排放量113.08萬噸,比2005年下降12.95%,完成“十一五”目標的108.81%。兩項考核指標均超額完成“十一五”目標。
成都商報:總量減排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也有重要作用,環保廳在這次機構改革中還專門成立了總量處,是不是以后總量減排工作會越來越重要?
姜曉亭:是的。“十二五”期間,減排的主要污染物考核指標已經由兩項增加到四項,新增了氨氮和氮氧化物。今年,我們將按照國家確定的四種主要污染物“十二五”約束性指標,逐級分解落實減排目標任務,報請省政府與市(州)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還要列出一批地區、行業和企業進行重點督查,對減排措施不力的予以嚴肅處理,實行總量減排“一票否決”。一個地區的環境容量是有限的,而經濟發展必然會有大量項目上馬,如果不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行控制,這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就會惡化,這是我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環境保護不是經濟發展的對立面
成都商報:環保部門的地位一直被認為很尷尬,人們感覺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利益,為了GDP,會不顧環境生態上項目。去年也有不少市州或區(市)縣政府請您做過環境保護報告,您覺得環保部門和地方政府的關系怎么處理?
姜曉亭:環境保護并不是經濟發展的對立面,而是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促進力量。對于這一點,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同。我在省內的一些地方進行講座時,也表達了一些觀點。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注意環境與經濟的融合,用包括環評在內的各種手段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總體上,各方面對環保工作都越來越重視。
成都商報:今年,省環保廳將在哪些方面重點推進環保工作?
姜曉亭: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一年,我們的總量減排、污染防治、生態省建設、核與輻射安全監管、環評審批、執法監察、環境監測、科技創新、環境宣傳、信訪以及自身能力建設等都要推進。我們還要編制完成“十二五”環境保護總體規劃,還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環保科技規劃、環境監測事業發展規劃、環保干部教育培訓規劃、環保能力建設規劃等專項規劃,修訂《四川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
成都商報記者 祝楚華
同步播報
今年四川將推動電磁輻射區域環評
昨日,全省環保局長會議上透露,四川今年將嚴格電磁輻射環境監管,推動電磁輻射區域環評。同時,全面開展省控輻射環境監測點位和應急監測點位監測工作,提高核與輻射應急水平。
成都商報記者從會上獲悉,四川還要進一步完善經濟政策,用好跨界斷面水質超標資金扣繳制度、綠色信貸、綠色保險等政策,進一步探索排污權交易、生態補償等政策,充分調動各級政府、相關企業污染減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預計將投入20輛空氣質量流動監測車
會議透露,“十一五”期間,環保部門對全省3115家核技術應用單位和放射性診療機構核發了輻射安全許可證;完成了萬余架移動通信基站、600多座輸變電設施、50多個廣播電視塔和18個稀土礦冶與加工項目的環評審批;成功應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期間核設施及放射源應急搶險;安全收貯放射源5300枚、放射性廢物260噸;妥善處置一般輻射事件9起。
省環保廳廳長姜曉亭表示,四川今年還將開展《四川省輻射環境污染防治管理條例》的調研起草工作,制定出臺《四川省鋼鐵冶煉行業放射性水平監測管理規定》。規范和加強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強化輻射工作人員從業資質及個人劑量監督,確保核技術應用安全。同時,還將嚴格電磁輻射環境監管,推動電磁輻射區域環評。全面開展省控輻射環境監測點位和應急監測點位監測工作,提高核與輻射應急水平。
會議透露,今年全省預計新投入20輛空氣質量流動監測車。突發情況出現需要立即測定空氣成分時,流動監測車將可以立即奔赴現場開展監測工作,為改善空氣質量提供決策依據。
溫江、雙流將試點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省建設方面,四川將對距瓣尾囊草等四川特有物種實施特殊保護,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小區,同時加大地震災區和生態脆弱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力度,編制《四川省生態脆弱區保護規劃》,推動生態脆弱區建設國內一流生態示范區域。今年還要選擇一批縣(市、區)作為第三批省級生態縣創建重點,督促郫縣、蒲江、洪雅等省級生態縣加大再創建力度,爭取新建一批省級生態縣、2~3個國家級生態縣、50個省級以上生態鄉鎮、200個生態村、150個生態小區、2000個生態家園。選擇成都市溫江區、雙流縣進行生態文明建設試點。
此外,四川今年將積極開展環保公益性課題研究。同時開展《四川省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和《四川省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修訂工作。完善環保產業現狀調查,研究制定環保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加強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管理,建立環境污染治理技術及產品示范推廣機制,建設一批環保產業基地,扶持一批環保優勢產業和企業。
將整治106個超標飲用水源地
會議透露,四川今年將開展鄉鎮飲用水源地基礎環境調查及評估,對2010年發現的106個超標飲用水源地進行整治,嚴查飲用水源保護區的污染源和環境違法行為,有效解決劃而不管、管而不力等問題,確保農村飲用水源安全。
城市污染方面,今年強化汽車環保標志管理,加強機動車尾氣污染治理,同時繼續開展城市煙塵、粉塵、揚塵、油煙、噪聲污染整治。對城市污水處理廠,所有設市城市、擴權試點縣和成都市所轄縣(區)完成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建設。
工業污染方面,今年列出100家冶金、化工、造紙、涉重等工業企業實行掛牌整治;列出50家重點企業進行清潔生產審核,開展造紙行業污染整治,全面落實《造紙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
環境經濟政策上,積極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今年列出60家企業進行試點,會同四川銀監局聯合發布《四川省鋼鐵行業綠色信貸指南》,加強對企業綠色信貸的指導。
成都商報記者 祝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