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2月16日電(記者 邱江波 孔凡元)“2010年,德州市成功舉辦了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來自全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加了本屆大會,不僅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而且為以太陽能為主的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搭起新的平臺?!?6日此間舉行的山東“兩會”上,中共德州市委書記吳翠云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如數家珍。
吳翠云說,德州借助中國太陽城這張名片,筑起了新能源產業高地,目前產業集群的“馬太效應”正在逐步顯現。從第四屆太陽城大會后,前來德州參觀考察的歐美、非洲以及國內的重要客商已達二百多人。他們不僅帶來了各國各地太陽能發展的信息,更帶來了大批的訂單。總投資一億八千多萬元的中節能10兆瓦光伏電站項目,從簽約到實現并網發電僅用了3個月的時間。
吳翠云表示,“太陽能是德州的寶”,德州將繼續實施“中國太陽城”戰略。她告訴記者:“今年初,作為國家科技發展計劃重要組成部分的國家太陽能熱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落戶德州,這使得在發展太陽能產業方面,擁有了技術保障,為太陽能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p>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的集產、學、研、游為一體的太陽能產業平臺,德州的“太陽谷”已成為德州的形象品牌。吳翠云表示,下一步還將提升太陽谷軟硬件設施,盡快開工二期“未來方舟”城市綜合體建設,將其精心打造成為一個功能齊全的技術研發博覽區、會議會展核心區、總部經濟聚集區、旅游觀光目的地。“現在全社會都在關注低碳環保生活,我們還準備積極推廣皇明集團倡導的引領未來綠色能源革命的‘微排地球戰略’構想,將中國太陽谷締造成為首個人類未來綠色生活模板,并爭取國家支持,把德州建成微排特區城市?!眳谴湓普f。
對于德州的新能源發展,吳翠云充滿信心的對記者說,德州市在“十一五期間”實現了太陽能產值500多億元。德州計劃用5年時間,實現新能源產業銷售收入1000億元,將德州打造成為國內知名的新能源產業技術中心、制造中心、信息中心和國內一流的技術創新基地、知識創新基地、高層次人才聚集基地,成為名符其實的“新能源之都”,讓更多的百姓享受到太陽能帶來的溫暖。
據了解,新能源推廣利用特別是光電照明應用工程已在德州大地“遍地開花”,市區62個主要路口安裝使用了太陽能信號燈,50條城市道路、15個重點景區及部分住宅小區安裝使用了太陽能路燈、景觀燈,已經安裝各類太陽能燈盞12000盞,太陽能路燈應用里程達102公里,每年節約用電約238萬度;2010年全市新建建筑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應用面積達到197.72萬平方米。
吳翠云說,德州是山東省“一藍一黃”向內陸輻射延伸的“橋頭堡”。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和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兩大戰略,瞄準低碳和綠色的經濟發展新趨向,是山東推動科學發展、引領經濟轉型的兩大引擎。德州作為“一藍一黃”的聯動區和核心區,將搶抓機遇、借勢發展,與主戰場實現資源互補和產業互動,在協同發展中打造新優勢。
同時,德州將借助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鐵、太青客運專線、德龍煙鐵路與已有的京滬、石德鐵路形成三縱三橫鐵路網,形成了便捷、暢通、高效的現代綜合運輸網絡,打造交通樞紐經濟,充分發揮重要節點作用,聚集更多的專業人才,在經濟大融合中獲得最大利益。
德州,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位于山東省北部。享有“中國太陽城”、“新能源之都”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