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記者仲偉東2月16日報道,日本媒體日前表示,中東的動蕩局勢加劇了中日等國對石油的需求。尤其對中國而言,石油供應已經成為了一大戰略弱點。中國對能源安全的渴求將加劇中國和日本等國發生沖突的可能性。
《日本時報》2月16日報道說,中東地區此前的動亂和不確定性暴露了中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等亞洲經濟體對波斯灣的嚴重依賴。埃及動蕩局勢的穩定,并未能促使中東石油價格的下降。亞洲已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隨著中國等亞洲經濟體對石油需求的增加以及產油國對石油供應量的控制,今年年末石油可能收價于每桶100美元
報道還說,對于所有的亞洲石油進口國來說,石油成為了中東國家手中的“人質”,但相比而言,這個“人質”對中國才是最重要的。在過去十年間,中國的石油需求量已經翻了一番。和日本不同的是,中國一直未能通過節約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來減少對石油的需要,因而中國由先前的石油凈出口國變成了石油進口大國。1
上一頁12
此外,報道還稱,中國50%來自中東和30%來自非洲的石油都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和新加坡海峽,意識到這些海峽對中日等過的戰略重要性之后,附近國家堅強了對海峽的檢測以確保船只的安全。中國已經是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耗大國,同時也是次于美國、日本的第三大石油進口國。對石油依賴的快速增長成為了中國的一大戰略弱點。
報道最后稱,中國的能源外交既包含積極的一面也包含消極的一面。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中國對俄羅斯、印尼和緬甸等石油出口國進行了大量投資,以望實現石油供應的多樣化。從消極一面來看,中國對能源安全的渴求不斷增大,甚至已經擴大至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實際或潛在的石油和天然氣區。如果中國以強大的武力來保證能源安全,這將加劇沖突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