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強 李鳴
傳統化工產業的高能耗、高污染,令許多地方“談‘化’色變”。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通過積極“轉調”和發展循環經濟,正在打造一座千億級的高端化工產業基地,并開辟了一條化工產業綠色發展的新路子。
轉身高端化工
濟寧市作為我國十三個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其探明的煤炭資源可采儲量占山東省的53%以上。依托煤炭資源優勢,濟寧化工產業多年來一直走在全國前列。
在以低碳經濟為標志的新一輪產業浪潮蓬勃興起,我國化工行業發展進入轉型期的大背景下,濟寧市為避免走上從“因煤而興”到“因煤而衰”的老路,從2007年開始即加快經濟戰略轉型,以贏得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
位于濟寧市金鄉縣境內,規劃面積23平方公里的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正是濟寧煤產業轉型發展的戰略基點之一。園區于2009年5月設立,初期以接納退城進園化工項目為主。在實現產業結構空間布局調整的同時,濟寧更賦予其“國內一流、千億元產業、高端化工、循環經濟示范區”的戰略目標。
“依托資源優勢,我們確立了‘一體兩翼’的高端化工發展方向,以煤基多聯產為主,以生物化工及醫藥、精細化工鹽化工及新材料為兩翼,打造國家級煤化工產業基地。”金鄉縣委副書記、縣長劉章箭說。
園區成立之初,金鄉縣委書記張勝明就指出,園區的開發建設要按照“入軌就與國際接軌、起步就與世界同步”的要求,積極借鑒國際上最先進化工園區的建設經驗,實施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管理服務的“一體化”開發理念。
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田冠軍介紹,產品項目的一體化實質上是構筑上下游貫通和最優結合的產業鏈。比如說煤焦化項目產生的焦爐煤氣為熱電原料,產生的焦油成為焦油深加工的原料,再變成工業萘、精萘等精細化工產品。上一個項目的產品或者衍生品是下一個項目的原料,資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而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管理服務的“一體化”則可以有力地保障產品項目的一體化發展,并有效地降低企業運營成本,“一體化”已經成為國際化工園區的發展主流。
鎖定“零污染”
春節前后,一項投資6000萬元的人工濕地工程在濟寧化學工業開發區加緊施工。與之同時開工的還有投資1.8億元的供水廠和污水處理廠項目。
以這些項目為依托,濟寧市化學工業開發區正全力推進“生態治污”,向著園區“零污染”的目標邁進。
田冠軍介紹說,工業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后,將逐級進入潛流濕地和生態穩定塘,實現水質的水質中和穩定,完成一次“濕地之旅”后,即可作為工業用水循環利用。
中國石化工業聯合會會長李勇武對濟寧市化學工業開發區的綠色發展模式充分肯定,鼓勵其“打造成全國一流的高端化工循環經濟發展示范區。”
打造千億級產業
依托豐厚的資源和先進的園區發展理念,濟寧市化學工業開發區設立僅1年半,即已經吸引了逾50億元的項目落地。
截至目前,開發區已初步建立了煤-煉焦-焦爐煤氣-焦油深加工-工業萘、精萘、苯酐、萘酚等具有高附加值的精細化工產品循環鏈條,產業的鏈式效應初步顯現。
在資源優勢外,濟寧市化學工業開發區更著力打造園區的科技支撐體系,除依托魯南煤化工研究院、魯南工程技術研究院、山東煤化工工程技術中心、濟寧化工研究所、濟寧化工設計院等區域內的化工科研院所,園區近期又與山東大學、中國石油大學、青島科技大學簽署了合作協議,為園區在高端化工發展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我們的目標,是打造一座千億元級別的化工產業基地,使其成為中國化工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基點,成為濟寧市新的綠色財富增長引擎。”田冠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