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
羊城晚報記者 蔣錚 周松
廣州“十二五”規劃將GDP定在11%,不保守也不激進,廣州政府將聯合企業投資建設一批新能源汽車的“充電站”,構建新能源汽車的“便利店”。昨日,羊城晚報記者獨家采訪廣州市發改委主任潘建國,暢談廣州未來發展。
說GDP:11%不保守
羊城晚報:廣州市“十一五”期間的平均GDP達到13.5%,“十二五”規劃則把預期目標定在11%,是否太保守?
潘建國:這方面要考慮幾個因素。一,廣州的基數已經很大,去年已經超過萬億元;二,廣州現在的重點是要進行產業轉型升級、優化結構,要有充分的余地騰出空間,創造更加有“質量”的GDP;三,在目前的發展背景下,我們力求更好更快,11%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做到的,還是要付出很大努力,因為我們已經進入了要同時考慮速度、規模、質量、效益綜合優化的可持續發展時期,11%雖然比“十一五”實際增長調低了2.5個百分點,但和“十一五”規劃的12%相比,只調低了一個百分點;如果我們工作做得好,也能夠超額完成任務。
后亞運廣州投資不會放緩
羊城晚報:亞運結束,整個社會投資速度會否慢下來?
潘建國:我們對廣州的投資還是很有信心的,當然還是要積極主動做工作。廣州也面向省內、國內、全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最近廣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參加面向央企、面向民企、面向世界500強的總共三場招商會,簽訂一批高質量的招商協議。下個月初,萬慶良市長也將帶隊到北京,趁全國兩會之際,舉辦規模空前的“新廣州、新商機”的全國推介會。
投40億打造戰略主導產業
羊城晚報:今年還提出要投入40億元,打造戰略主導產業,主要是哪些產業?
潘建國:其中20億元用于現在已經鋪開的產業,另外財政預算還專門提出20億元,用于戰略新興產業,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比如云計算;新能源汽車;生物產業;新材料產業;海洋工程,海洋技術海洋工程裝備,新能源產業,等等。對于新能源產業,政府要引導,企業是主體,比如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比如電池、電機等,要利用社會資本,政府除了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外,主要在基礎設施方面進行配套,比如充電器、充電站、充電樁,除了政府投資,還會引進社會企業投資,比如已經和南方電網簽了協議在充電器方面合作,還有一些央企也愿意參與合作。
羊城晚報:有沒有汽車企業已經提出計劃在廣州發展新能源汽車?
潘建國:廣東豐田已經研制出混合動力車;廣汽傳祺也要考慮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另外還有日產汽車,也在談這方面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