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0年3月30日,吉利集團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就沃爾沃收購案接受媒體采訪。吉利董事長李書福在稱:吉利并購沃爾沃之后二者是兄弟關系,而不是父子關系。吉利不生產沃爾沃,沃爾沃也不生產吉利。李書福解釋,吉利非常清楚,沃爾沃根植于北歐,成長于瑞典,離開了特定的土壤,沃爾沃將失去生命力。中新社發富田 攝
中新網3月4日電 吉利汽車去年以18億美元收購了瑞典汽車公司沃爾沃。在這一年當中,雙方的磨合并不是一帆風順,甚至傳出吉利與沃爾沃高層發生激烈爭執的傳言。據央視網消息,李書福日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吉利和沃爾沃確實存在分歧,并首度披露了吉利和沃爾沃在理念上的矛盾。
“市場需要什么,你就生產什么車,但是沃爾沃覺得不對,一定要堅持原有的核心價值理念,比如安全、環保。但是中國的很多消費者根本不管這一套。”李書福強調,矛盾就在這里。
對于沃爾沃管理團隊的堅持,李書福顯得很無奈:“從內心講,我對他們很尊重,我認為他們值得信賴、尊敬。但是再看看中國市場的實際,又覺得他們不對,因為中國消費者不會認同這種理念。”
李書福稱目前雙方仍在溝通中。他表示,可以在把汽車搞成小排量、污染少的同時,也可以造的大一些。這樣既能堅持沃爾沃原有的核心價值理念,又能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李書福披露,在沃爾沃中國工廠的選址和如何設廠上,雙方也爭執了很久。沃爾沃中國工廠在中國到底會生產什么樣的車型,仍是一個未知數。
盡管沃爾沃已經收歸吉利旗下,但是品牌經營以及管理上仍是獨立的。顯然,對于中國消費者的需求,李書福和沃爾沃各有各的理解。這不僅僅是吉利和沃爾沃的難題,在跨國并購之后,如何消除企業管理文化、市場定位的差異是所有并購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