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3月12日消息 3月12日10:00,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環境保護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程立峰、環境保護部污染防治司司長趙華林就“加強環境保護”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
請問張副部長,近年來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的資金投入很大,同時也取得了很不錯的成績。其中有來自民間組織力量的貢獻,請問從環境保護部的角度怎樣評價這樣的組織和個人,對這樣的一個群體在未來的環境保護中又寄予多大的希望,并給予他們哪些寶貴意見和建議?
“十一五”我國的環境保護方面確實資金投入有了很大的增長,到2009年我們計算大體上投入是14000多億,“十一五”規劃五年要完成15000億的投入,2010年的投入數正在統計,我認為會遠遠高于我們計劃的15000億的水平。這個投入包括政府的投入、社會的投入,社會的投入中也包括一些群眾組織的投入,對群眾組織投入到環境保護事業中來,我們是非常歡迎的。我們認為環保的社會組織在提升公眾環境意識,促進公眾參與,改善公眾環保行為,開展環境維權與法律援助,參與環保政策的制定與實施等方面都發揮過重要的作用。當然我國的環保社會組織與我們國家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的建設和需要相比確實還有很多的不足。正因為如此,環境保護部在近日發布了《關于培育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這個《意見》對下一步如何發揮、引導、規范環保社會組織的建設和作用都做了詳細、明確的規定,具體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講了,請新聞界的朋友們瀏覽我們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