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張楠):過去的五年——也就是“十一五”期間,中國的環境保護工作經過全國各地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中國未來面臨的環保工作壓力仍很大,形勢依然嚴峻。中國環境保護部在兩會期間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將采取多方面措施應對環保壓力。以下請聽詳細報道:
中國環境保護部副部長張力軍介紹到,中國嚴峻的環保形勢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我國傳統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超過我國的環境容量,一些新的環境問題也在我國不斷地產生,特別是危險化學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電子垃圾等等,這些污染物的產生都帶來一些新的問題。我們的水和大氣的環境問題還沒有完全解決好,土壤的污染問題現在又凸顯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覺得我國的環境形勢依然是嚴峻的。”
中國現在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們的生活水平還不算太高,就業形勢嚴峻,所以各級政府仍舊把工作重點放在發展經濟的層面,這就給環境保護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面對這個問題,張力軍憂心如焚:““十一五”期間,我國煤炭的消耗據我們現在掌握的情況看,就增長了10億噸,根據“十二五”的需求情況,我們也進行了簡單的測算,煤炭的增長量很可能還會達到10億噸左右。在我們這樣一個國土范圍內,如果再增加10億噸煤炭燃燒的排放,對我們的環境影響會有多大!”
另外,中國城市化的進程正在加快,城鎮化率在未來五年要有明顯的提高。一批農民將要轉移到城鎮來生活,對環保設施需求增加的壓力也非常大。這些壓力都反映在環境質量上,如果這些污染物治理不好,現在的環境保護形勢將會更加嚴峻。
張力軍表示,中國將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來應對環境保護的壓力:“我們還是要深化總量減排,突出重點流域、重點區域治理。要把重金屬的污染、危險化學品的污染防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來抓,全面落實國務院批準的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要加強農村的污染防治工作,要貫徹好“以獎促治”的政策。全面落實各級政府的環保目標責任制。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出臺有利于環境保護的經濟政策。不斷地提高廣大民眾的環境意識,充分讓民眾參與到環境保護的工作中來。”
調整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中國要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淘汰污染嚴重的產業,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中國未來的環境也將在一系列的轉變中得到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