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上海市輻射環境監督站的工作人員正在使用超大流量氣溶膠采樣儀對空氣進行采樣 。
3月15日,工作人員正在上海操作氣碘采樣器。該儀器可以準確判斷空氣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碘。
3月15日,記者采訪了海洋、氣象、環保、核能等方面專家:從風向和海流來看,未來72小時內,日本福島核電站放射性污染物不會對我國北海區所轄的黃海中北部及渤海海域產生影響。本市環保部門的監測結果顯示,目前青島核輻射監測未現異常情況。核能專家表示,影響中國的概率非常小。
青島處于上風口
兔年以來最強的冷空氣帶來了8級北風,勁吹之下,位于本市東方向的日本核電站,泄漏產生的放射性污染物不會通過大氣抵達本市。3月15日,記者從市氣象臺了解到,16日本次冷空氣影響結束,風向開始轉南。
風向的變化是否會導致放射性污染物飄移方向轉變呢?國家海洋局北海預報中心研究員曹從華表示,廣大市民可以放心,這種風向的轉變只是低空小范圍的,并不會影響日本的風向。日本福島所處緯度正好是穩定的西風帶,相對于日本,青島始終處于上風口。
預計未來72小時內,核電站泄漏污染物主要向東方向擴散;低空未來24小時內,污染物主要向向南擴散,24~48小時,污染物主要向南擴散,48~72小時,污染物主要向東南方向擴散。未來72小時內,不具備對我國北海區所轄的黃海中北部及渤海海域影響的環境動力條件。另外,未來72小時內,受黑潮延伸體影響,福島附近海域海流呈向東北方向流動的趨勢,日本核電站故障導致的放射性污染物,將被海流輸運進入西北太平洋。
本市環境屬正常水平
遠期風向是否會轉變呢?青島市氣象臺氣候科科長李德萍告訴記者,冬末春初的季節,青島一般的風向為西北風、西南風,市民不必擔心。
市環保部門從3月12日上午9時開始,對島城空氣中的核輻射水平進行一小時一次的監測。截止到15日,監測結果顯示本市空氣吸收劑量率測值范圍為84.6nGy/h~88.1nGy/h,平均值86.6nGy/h,參考本底范圍為70.5nGy/h~159.4nGy/h,屬正常水平范圍內,沒有發現異常情況。
■專家解析
影響中國的概率非常小
清華大學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熱工水力學研究室主任、先進反應堆工程與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薄涵亮通過微博,與本報記者進行了交流。
●核泄漏會不會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啊?
薄涵亮:漂洋過海到中國只能用概率去描述,概率非常小。我們舉一個例子來說,一群顆粒群飄到另外一個地方去,沿途路上肯定會有損失。到達目的地的數量是非常小的。我們目的地本身也存在一個本底(人類生活環境中本來存在的放射性計量就叫做本底。跟人類活動無關的,自然存在的。),如果到達目的地的顆粒與本底差不多,那就沒有影響。政府部門也密切關注和測量著,應該沒什么問題。
●吃碘有用嗎?日本電視臺提醒民眾說,如果降雨,大家盡量避免雨接觸裸露的皮膚。想問一下如果接觸了會咋樣?及時洗是不是就沒事了?
薄涵亮:一般沒有感覺就不用去治療。一般在體外洗掉就沒事了,重要的是避免傷口、呼吸進入體內。
●日本這次核泄漏,不會出現像切爾諾貝利事故一樣的嚴重后果吧?
薄涵亮:原理不一樣。切爾諾貝利是由鏈式反應超臨界引起的事故,福島屬于衰變熱事故。從能量來看,衰變熱的能量要小得多,放射性物質外泄的量也小得多。
●有言論認為這次事故會造成核電應用的大倒退,您怎么看?
薄涵亮:實際上從人類現代的生活來看,需要四大部分,一是環境,一是能源,一是信息,一是對物質結構的認識。能源是必不可少的,核能是能源的一部分,核能這么多年的技術不斷成熟和發展,我們對核能的應用充滿信心。
我們國家有一支非常專業的隊伍,已經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幾十年了,核電技術經過這幾十年發展,已經成為成熟的商業產品。
●據說這次福島的核電站因為是老技術才會危險,如果是新的壓水堆緊急停機的話不會有問題,是這樣嗎?
薄涵亮:福島是上世紀60年代到上世紀70年代建成,技術沒有現在成熟,屬于第二代核能技術,咱們是準三代或三代技術,二代存在的問題在技術層面已經解決。
●有條傳言說,有12個日本人手動掰斷了能量棒。您覺得這個新聞是真的嗎,現在能量棒周圍的溫度是多少?還有就是如果用海水降溫,是否這個區域海水受到核輻射?
薄涵亮:能量棒專業叫核燃料棒,實際上當鏈式裂變開始,它就開始釋放能量,如果鏈式反應中止,它就會停止持續的能量釋放,仍有少部分衰變能量釋放出來。需要冷卻劑帶走。如果缺少冷卻劑,它就會自動燒毀。水就起到冷卻劑的作用。人一般不接觸燃料棒。
●為啥核電站都建在沿海呢?
薄涵亮:因為核電設備很大,一般都是上百噸,運輸是個問題,一般公路會壓壞,建在海邊用船運比較省事 。另外,海水是核電廠最終冷源。
本版文/ 記者 任金梅王悅(署名除外)
不會對我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日本大地震引發核電站事故后,我國沿海各地采取緊急措施,動用先進設備嚴密監測核污染對我國的影響。最新監測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沿海地區輻射環境尚未發現異常。
根據我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分析,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后,不會對我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目前,我國有關部門和機構正在密切監測環境輻射數據 ,對可能發生的任何異常情況,將及時向公眾通報。據新華社
■俄遠東地區
核輻射水平上升但仍在正常范圍
俄羅斯官員15日表示,俄遠東地區的核輻射水平微幅上升,但仍在正常水平內。
俄羅斯東部軍事管理區司令斯德哥15日命令,要求駐扎在薩哈林地區和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部隊做好撤離當地居民的準備。命令說,日本核電站的核泄漏事故可能會危及俄羅斯的安全。根據斯德哥司令的命令,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海軍其他部隊的運輸艦和運輸機已經開始集結,隨時準備撤離當地的居民,俄羅斯防化部隊也開始檢測空氣中的核輻射量。 據新華社
德國暫時關閉八座核電站
德國總理默克爾3月15日宣布,作為對日本地震海嘯引發核電站事故的反應,德國將有總共8座核電站臨時關閉。暫停去年通過的延長核電站運營期限計劃3個月,德國將對所有17座核電站的安全性進行徹底檢查。另外,美國白宮發言人杰伊·卡尼14日說,核安全是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據芬蘭媒體14日報道,芬蘭輻射與核安全中心將對全國所有核電站反應堆的安全系統進行全面檢測。哈薩克斯坦官員14日表示,哈有關部門將組織國際核能專家對核電站項目再一次進行安全論證。 據新華社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