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3月15日訊記者郄建榮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有關負責人今天表示,截至3月15日16時,全國省會城市和部分地級市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監測結果表明,我國輻射環境水平未受到日本核電事故的影響。
這位負責人介紹說,據東京電力公司對外發布的信息以及環境保護部向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NISA)確認,北京時間14日12:25,福島第一核電站二號機組喪失水冷卻功能,安全殼內部壓力持續升高,堆芯水位開始下降,直至堆芯完全裸露,此后通過努力向堆芯注入海水,堆芯水位有所恢復。但14日23:00左右,堆芯再次完全裸露,15日6:00左右,現場發生爆炸,爆炸情況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這位負責人說,專家經初步分析認為,福島第一核電站一號機組和三號機組反應堆狀況趨于穩定,但二號機組極有可能發生比一號和三號機組更加嚴重的情況,估計反應堆堆芯現已部分熔化,反應堆廠房、安全殼完整性可能已遭破壞,增加了大規模放射性物質釋放至環境的風險。不過,根據我國國家核事故應急協調委員會專家組分析,放射性物質經大氣和海洋稀釋后,不會對我國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他表示,環境保護部將繼續密切關注和跟蹤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進展,進一步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對可能發生的任何異常情況,將及時向公眾通報。自3月12日起,環境保護部已全面啟動全國輻射環境監測網絡,監測結果已在環境保護部網站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