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報記者 羅雪燕
實習生 倪佳佳
龍華、民治附近居民翹首以盼的深圳地鐵4號線(龍華線)二期,終于傳出了悅耳的車軌聲。4號線二期前天試運行,記者昨日來到其已建成的幾個站點,提前體驗其“港鐵”特色。
站內設計凸顯人性化
一直以來,梅林關交通擁堵問題困擾著周邊市民及政府部門,地鐵4號線的規劃建設,特別是民樂站站點的設計,是緩解該處交通擁堵的一大舉措。這一站點,將極大方便民樂村、豐澤湖、星河丹堤、書香門第、金域華府等數萬居民的出行,與此同時,還將為其他片區居民提供在此處換乘的便利。
記者在民樂站看到,該站的設計建設延續了港鐵人性化及環保理念。站內頂棚非常高,雙層頂的設計,不僅通風好,而且光線既自然又充足。
而上梅林站在設計中也充分體現了環保要求,車站外采用的是清水混凝土及人造大理石,色調均為灰色及黑色,可以有效防止光源污染。與沿線大多數站點設計一樣,上梅林站及民樂等站點都充分考慮殘疾人乘車安全及方便,設置了專用電梯、殘疾人坡道及輪椅專門進出口,在站廳層的付費區布置垂直電梯。
與其他地鐵線路相比,地鐵4號線為乘客提供更為豐富、溫馨的信息指引,注重服務細節。在民樂站、白石龍站等站內,記者發現墻壁顯眼位置均已貼上票價牌及交通接駁圖等,明確列出單程票價價格,以及使用深圳通、學生卡、兒童票等詳細折扣票價,交通接駁指引也非常詳盡。
據了解,4號線沿線站點還將引進全國首創的自動售貨機。通過類似iPhone界面的大尺寸觸控式屏幕,讓乘客領略一種全新的交互式自助購物體驗,并為乘客提供乘車咨詢、周邊地圖、政府機關常用電話等信息。
站外建停車場方便換乘
不僅站內設計人性化,站外的配套設施也延續這一風格,充分考慮沿線居民出行便利。記者了解到,4號線沿線站點都設計在居民區集中的地段,綜合考慮與地面公共交通的無縫連接,同時盡量避免破壞周邊植被。
比如民樂站,就引入了國際模式,建設了一個可停放1089輛車的大型社會車輛停車場,并設置2處自行車停放場所。市民可開車或騎車到這里,再換乘地鐵或公交車進入中心城區。
為方便居民穿行梅觀路,該站外面還將動工新建和改建兩座人行天橋。
上梅林站的周邊配套則在原設計中做了調整,將原設計的地下車站改為淺埋島式車站,并由原先位置向東移了近20米,不僅減小了隧道坡度,提高工程建設安全性,也減小了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因采用自然通風及采光,車站內能耗下降。記者還了解到,此舉還減少了地面開挖,有效保護地面植被和樹木。
列車安全性更高更加舒適
記者了解到,正在試運行的4號線二期列車,與其他線路列車相比,前端造型更大方美觀,內部裝飾也進行了優化設計,外觀、色調和諧統一,乘坐更加舒適。車輛采用全球最高等級的車輛防火標準,確保乘客安全。車頭二端設有坡道式逃生門并且操作簡單可靠,幫助乘客在緊急情況下疏散逃生。
記者注意到,列車內兩節車廂的通道處都設置了扶手,方便乘客伸手扶靠。列車內還設置了多功能區,方便輪椅乘客及推嬰兒車的乘客乘車,滿足特殊乘客需求。乘客坐椅經過邀請不同年齡乘客試坐,改良后出現在車廂內的是符合人體工學的新設計。每節車廂內側墻上方,都安裝了目前國內最大的22寸LCD顯示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