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度調查
超巨震
3月11日,9級地震突襲日本,隨之而來的海嘯水墻,勢不可擋地沖上陸地,摧毀其行進路上的幾乎一切物體,留下失去生色的土地。這一幕,震撼了整個人類的心靈。截至3月16日,地震海嘯已造成3771人死亡,7843人失蹤。
如海嘯一樣,巨大地震立即引發日本股市狂瀉,日經股指在14日和15日連續兩個交易日大跌,累計跌幅超過16%。日本股市的狀況迅速波及全球,世界主要股指紛紛大幅下滑。
為緩解市場恐慌情緒,日本央行自3月14日至3月16日連續三天向包括銀行在內的短期貨幣市場累計提供31萬億日元(約合2.52萬億元人民幣)緊急資金,再創歷史最大規模。16日,日經指數收盤時回升5.68%。與此同時,日本國內包括汽車在內的多個行業受損嚴重或停工防災救災。有專家預計,地震所造成的損失目前估算可能占日本國內生產總值的1%~2%。
在關注人員傷亡之外,人們最為關心的是日本核電站的安全問題。隨著福島第一核電站幾個機組爆炸的畫面傳播到世界各地,人們對可能隨之而來的核輻射,心懷恐懼,惴惴不安,種種揣測四處流傳。
日本處于地震多發地帶,其防災救災體系比較完備,公民的防災自救意識也比較強。如果人類能從此次重大災難中總結出一些更有益的防災救災手段,那么,這也可以算得上是人類在災難黑夜中值得拾取的一枚火種。
日本巨災會在全球復蘇、資本市場、產業布局、企業投資等方面,怎樣影響世界經濟?隨著人們從對核輻射的恐懼中平靜下來,這些問題都會現實地擺在人們面前。
(本組報道中涉及日本地震的信息截至時間為3月16日17時)
日本之殤
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鮮活的生命瞬間中斷。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地球一個小小的扭動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劉明霞 李鵬 范若虹 劉琳 特約記者 王晨
2011年3月11日午后,日本仙臺市東北大學的一間普通教室,劉俊正在和另一位中國同學一起上自習。
擁有百萬人口的宮城縣仙臺市曾經是魯迅先生留學的地方。他在《藤野先生》里這樣描述:“仙臺是一個市鎮,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還沒有中國的學生。”而今,約有7000名中國人在宮城縣學習和工作,25歲的女孩劉俊是其中一員。
當日午后,同以往似乎沒有什么不同,依然慵懶、安靜。
猛然間,劉俊感到了異常。
“我們的房子開始搖晃得很厲害,地板、桌椅和墻壁,所有的東西都開始劇烈地晃動。”這位80后女孩回憶起那一幕,說話的聲音還有些顫抖。“我們所在的教學樓比較老,三樓的教室有的鋼筋、水泥都開始脫落了。”
“地震了!快跑!”劉俊的中國同學大喊一聲。劉俊嚇壞了,再加上她穿的是拖鞋,“基本上是同學推著我往前跑。”
一分半鐘后,劉俊和她的同學跑到了教學樓前的操場上。這時,已有上百位同學跑到了操場上,其中有不少中國留學生。女生們都摟在一起,互相安慰。學校的老師也趕到了操場安慰學生。
此時,劉俊與她的同學們還不清楚,他們剛剛經歷了日本有地震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場地震,震中位于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3月13日,日本氣象廳將震級修改為里氏9.0級。
很快,超級強震引發了大海嘯。高至10米的海嘯在3月11日下午3點50分襲擊了仙臺灣,兇猛海嘯卷起日本東北海岸的船只、車輛和貨柜,挾帶土石的混濁海水沖進陸地。
“大海像站起來一般,所過之處,吞沒一切。”很快,在微博上,有目擊者這樣寫道。
截至3月16日,日本確認死亡人數達3771人,失蹤人數升至7843人。
突如其來的災難,讓那些鮮活的生命瞬間中斷。而這一切,只是因為他們生活的地球一個小小的扭動。
救命的30秒
在吳松陽第一次感到晃動的那個瞬間,很多當時在看電視的人們已經提前30秒得到了預警。
東京時間3月11日下午的14時45分,電視節目突然被切換成日本公共電視臺NHK的地震警報,帶著安全帽的主持人高喊,“請即刻避難!”
這是大地震發生前30秒的時候。
日本氣象部門和NHK電視臺從2007年開始合作,面向公眾提供地震在地面爆發前30秒的預警——30秒可以使人們獲得極寶貴的逃生機會。
隨后,NHK電視臺開始24小時不間斷地輪流用日語、英語、中文、韓語等語種發布震情和海嘯情況,告知大家如何避難,以及如何走到高處,如何停車和躲避倒塌的建筑物等。
14時50分,地震4分鐘后,日本首相菅直人終止了正在進行的日本國會參議院決算委員會會議,宣布成立緊急救災司令部,以首相官邸為指揮中心,指揮救災援助工作。
15時14分,地震爆發半小時后,菅直人緊急召集救災司令部,即內閣所有成員到官邸開會研究對策。地震爆發當天晚間,該司令部總計召開不同級別、不同主題會議十余次。
緊急救災司令部直接負責調派自衛隊成員前往災區。地震發生24小時內,已有2萬名自衛隊成員、約190架戰機與29艘軍艦被派往或準備前往東北部災區,展開部署和搜救。
除了地震和海嘯帶來的災害,日本福島縣核電站第1號、3號機組發生的氫氣爆炸引起了日本民眾和國際社會的高度擔憂,所有人對于可能帶來的核輻射密切關注。
日本首相菅直人與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枝野幸男頻繁發表電視講話和新聞發布會,第一時間通報救災進展,安撫民眾情緒。
在電視畫面中,已經能夠看到地震引起的爆炸或火災,高架橋被震斷,海水開始倒灌……所有人都驚住了,呆立在街上。
身處東京六本木的中國留學生吳松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和他一起來東京的女朋友。撥手機,語音提示“應急處置已啟動,暫時無法撥通。”他開始找公用電話,被提前到來的人告知也是同樣狀況。他打出第一個電話是在半小時之后,當時,所有公用電話亭都已可以免費撥打,信號清晰正常。
大街上很快聚滿了人,都站在摩天大樓圍聚的馬路中央。吳松陽鎮定后才發現,街上出奇的靜,沒有了往日的鼎沸人聲,只有電視畫面上的山呼海嘯。
步行約一小時后,吳松陽回到了位于六本木的中國留學生宿舍區,宿舍樓的外墻已經被撕扯開,里面一片狼籍。地方警署已有一名警員來到,協助留學生自治會按名單清點人數,核查傷員。此時,電視里在預警,東京灣海嘯正在形成,浪高可能超過兩米,而海嘯已經侵蝕過仙臺機場,正在向仙臺市中心區推進。
抗災總動員
3月12日一早,菅直人乘坐直升機前往重災區福島、宮城兩縣察看災情。他來到了堆芯緊急冷卻系統出現異常的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并從空中視察了地震海嘯災情嚴重的兩縣沿海地區。
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人道事務協調廳在關于救援行動的最新報告中說,截至13日,約有38萬民眾從受到地震與海嘯影響的地區疏散,他們正在2050個疏散中心棲身。根據國際原子能機構提供的消息,日本當局已經撤出了居住在福島核電站周圍20公里的21萬民眾。
日本財務相野田13日表示,為應對地震災害,2010年度財政預算準備費用里剩下的2038億日元(約合163.7億元人民幣),將被用于救災。
菅直人在13日的電視講話中表示,此次地震、海嘯帶來的損失以及核泄漏危機,是二戰后65年以來,日本遭遇的最嚴峻危機。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造成了6398人死亡,以及1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日本此前70年間損失最為慘重的一次。阪神地震讓當時的日本政府措手不及,當前很多地震救災體系都是在那次地震后建立起來的。
日本氣象廳認為,這次9.0級的地震震級,其能量相當于約360個1995年的阪神地震。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教授加藤照之說,“這應該說是超過‘巨大地震’的‘超巨大地震’”。
11日至14日,吳松陽與其一起避難的近400人的人群中,已有帳篷、毛毯、純凈水、餅干甚至飯團,從四面八方運到。這些救災物資主要是避難所的常年儲備,以及附近商鋪的貢獻。一些基本恢復平靜的留學生也開始加入救災隊伍,負責分發食物或維持避難所運營。
電力緊張狀況已經凸顯。六本木屬繁華地帶,大量公共照明停止,一些受損居住區的供電也被迫中斷,留學生們需借助地震預備包裹中的手電筒取光,而這樣的地震預備包裹早在他們入學時就已由東京都政府配置到位。
供電中斷狀況甚至波及到了東京向南約800公里的名古屋地區。居住在名古屋的中國華僑李文杰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地震發生以后,未受任何地震影響的名古屋也全力加入抗震救災之中。除多路飛機備降名古屋之外,12日天剛亮,廣播中已號召名古屋地區的民眾節約用電,并將減少公共照明,這樣的呼吁得到民眾迅速響應。
吳松陽告訴記者,從12日開始,市場方面的供應即出現困難,購買純凈水、飲料、面包、速食面等應急食品時,會被告知已無法充分滿足需求,店家說無法供貨或號召減少購買。截至目前,政府方面并沒有什么限制措施,只是不斷宣布援助計劃,至于迫切需要的食物供應,并沒有太大變化。
令吳松陽感到焦灼的是,經常聯絡交際的中國留學生自治會,截至3月14日仍未取得聯系。據他轉述,一位從仙臺東北大學“逃”出來到東京投奔表哥的四川籍留學生告訴他,仙臺已處于一片汪洋之中,海嘯推過來的垃圾填充了大街小巷,特別是地勢較低的東南部地區。因為屬于臨海石油化工區,仙臺有多處大型火災,并已持續多日。
目前,仙臺已經進駐了大批日本自衛隊士兵。在學校、居住區等人口密集的地區,尋找幸存者的工作仍在繼續,而海邊已經堆滿了遇難者的遺體。東北大學的幸存留學生被集中轉移到了新潟縣的長岡市,然后原地安置或各自投奔親友。上述四川籍留學生12日下午離開時,預防核電站泄露的疏散警告,已經遍知全城。
“無論如何,只要我們互相依賴,日本能夠克服這些挑戰。”菅直人說。
??? 國際救援
阪神地震爆發后,當時的日本政府拒絕了大部分外國救助人員參加救助。而此次9.0級的大地震,日本政府積極接受國際援助。
中國于第一時間派出了一支國際救援隊。當地時間13日下午12點20分,中國國際救援隊一行15人,包括7名營救隊員和1名醫生抵達東京羽田機場。
人們還記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第一支抵達災區的外國專業救援隊,是由日本外務省、海上保安廳派出的國際緊急救援隊。這也是新中國自成立以來首次在特大自然災難后接受外國專業人員救援。
當地時間13日22時30分左右,中國國際救援隊抵達日本受災嚴重的巖手縣大船渡市,成為抵達當地的第一支國際救援隊。在向當地救援部門了解情況后,救援隊在當地一所中學的操場露宿。
14日清晨,中國國際救援隊在大船渡市開展救援。美國140人救援隊、英國70人救援隊也于當日達到大船渡,和中國救援隊開展聯合搜救行動。
美核動力航母“羅納德·里根”號于13日抵達日本的東北沿岸海域,與日本自衛隊合作,展開救災支援。
此外,德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也派出了救援隊。
與此同時,各國民眾在自發形成援助的后方力量。
在新浪微博上,中國網民自發地先后成立了“地震尋人報平安”、“日本地震中文求助聯絡”、“地震中的中國人”等微博群,及時公布信息以幫助中國公民尋找在日本失蹤的親人朋友,并對他們的情況進行追蹤。
“地震中的中國人”小組是其中表現較為活躍的一個,由3個IT行業的中國公民在地震后開辟。截至14日下午,發布信息100多條,已幫助34人找到自己的親友。
“不能去前線,我希望能以我的專業在這場災難中幫助更多人。”其中的一名陳姓創始人告訴《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編輯:SN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