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有望實現商用開發
南方日報訊 (記者/蘇稻香)世界各國高度關注并加緊勘探開發的新生代能源——— 可燃冰將首次納入到我國能源規劃之中。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未來10年,我國將在南海已取得的可燃冰勘探重大成果基礎上,繼續斥資在南海勘探開發可燃冰。
近日,我國礦產資源權威人士明確表示,在“十二五”能源規劃中,可燃冰作為一種新型資源將被納入其中,“目前規劃還沒定稿,預計可燃冰納入到能源發展規劃之中,更多的是側重于勘探和科學研究。”
可燃冰又稱天然氣水合物,是分布于深海沉積物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是公認的地球上尚未開發的最大新型能源。
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資源量相當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可滿足人類千年的能源需求。而目前僅在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儲量,估計相當于中國陸上石油總量的50%左右。
據了解,由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完成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鉆探成果報告》去年底通過終審。我國海洋地質工作者在140平方千米目標區內圈定11個天然氣水合物礦體,礦體面積約22平方千米,評價天然水合物氣體儲量約為194億立方米,顯現出良好的天然氣資源潛力。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有關人士表示,此前國家已投入8億元在南海用于可燃冰的勘探研究,未來10年我國將繼續斥巨資進行南海可燃冰的勘探和開發,“日本、韓國將分別在2015年和2010年開發可燃冰,我國也有望在2025年實現商用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