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張駿
本市危險化學品經營單位分布缺乏統一規劃,目前危化品經營單位雖在逐步進入工業園區,但到2012年,還會有至少150多家危險性較大的生產企業散布在園區外。這些管理水平參差不齊的企業,可能會給城市公共安全造成隱患。近日,市政協進行城市運行安全和生產安全專題調研,市政協委員對加強本市危化品生產和流通環節安全監管提出了多項建議。
據介紹,上海對危化品管理嚴格,尤其是去年世博安全管理措施取得創新突破。政協委員指出,本市危化品管理仍存在薄弱環節。準入門檻過低,危化品經營環節風險控防能力薄弱;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記錄不齊全,擅自變更經營場所、許可證過期失效仍繼續從事經營活動等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對經營、購買劇毒、特定種類、易制毒化學品等重點危化品管控缺乏嚴格的制度規范和操作依據。隨著本市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往返大陸和崇明三島間的危險品運輸業務量激增,但目前市區一側尚無專門的危險品裝卸碼頭,只能在夜間利用客運碼頭運輸;對過境危險品、渡江危險品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大量位于城郊結合部的危化品堆場存在管理盲點。
“盡快對現有危化品管理法規及相關制度進行梳理修訂,建立起相應的監管制度體系。”委員們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修訂《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堵塞在危化品生產、儲存、經營、使用、運輸、處置等環節存在的漏洞,并完善相關應急預案,增強應急能力、裝備和手段;加快調整完善危化品企業規劃布局,強力推動化工企業進園區;提高相關政策和監管措施可操作性,避免政出多門、相互矛盾。
委員們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危化品從業準入門檻,解決目前本市化工小企業安全隱患大、監管難的問題。由于現行法律法規一時難以調整,建議增設一些技術性、環保性壁壘以解決市場規范管理難題。
危化品運輸環節的監管不容忽視。委員們建議,對相關運輸車輛的配置標準、安全附件安裝、駕駛員素質等要提出更高要求,盡快建立全市統一的危化品運輸車輛GPS定位監測系統,建立外省市危化品運輸車輛進入上海備案制度。同時,要盡快理順市和區縣兩級政府應對危化品事故領導指揮體系,公安、安監、消防、質監、民防、環保等職能部門應有明確梯次分工。處置有技術難度的災種,應充分依靠具有專業裝備、技能和工作經驗的力量,注重專業隊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