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發布的“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適應大規模跨區輸電和新能源發電并網的要求,加快現代電網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西電東送規模,完善區域主干電網,發展特高壓等大容量、高效率、遠距離先進輸電技術。”
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認為,將發展特高壓輸電技術寫入“十二五”規劃,意味著其上升為國家戰略,預示著未來5年特高壓輸電線路建設提速,特別是將加強西部和北部煤電、水電和風電外送通道建設。
規劃綱要列出的“十二五”六大能源建設重點之一,就是加快大型煤電、水電和風電基地外送電工程建設,形成若干條采用先進特高壓技術的跨區域輸電通道。
國家電網公司年初已公布,5年內將投資超過5000億元建成“三縱三橫”的特高壓交流骨干網架和11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投資額相當于兩個三峽工程,建成特高壓線路總長將達4萬公里。”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處長張克說。
油氣管網是能源輸送通道建設的另一個重點。規劃綱要提出:“加快西北、東北、西南和海上進口油氣戰略通道建設,完善國內油氣主干管網。統籌天然氣進口管道、液化天然氣接收站、跨區域骨干輸氣網和配氣管網建設,初步形成天然氣、煤層氣、煤制氣協調發展的供氣格局。”
事實上,困擾中國多年的80%進口原油必經馬六甲海峽這一戰略咽喉要道的不利局面,在“十一五”期間已出現根本改觀。過去5年,在國家的籌建和運營下,中國西北、東北、西南及海上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格局初現。根據規劃,今后5年,我國四大油氣進口戰略通道建設將進一步加速,預計到2015年,我國輸油氣管道總長度將達到15萬公里左右。
根據規劃,鐵路方面將重點建設山西中南部、內蒙古西部至華中地區的煤炭運輸通道;電網方面將在煤炭基地多建電力外送通道,實現“煤從空中走”,爭取到2020年使輸電比重由目前的不足5%提高到20%以上。
“總之,‘十二五’期間完善能源輸送網絡,就是要實現各種運輸方式從分散、獨立發展轉向建設系統優化、分工協作、優勢互補、有效銜接的綜合運輸體系,使能源運輸體系調結構、上水平、提效率、惠民生、可持續。”張國寶說。
據新華社北京3月2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