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評論員 陳冰
昨晚,“地球一小時”活動在全球展開。無論是發端地澳大利亞,還是人口最多的中國,以及世界耗電量最大的國家美國,都將先后熄燈一小時。人們在黑暗中沉思節能環保的價值,考慮用怎樣的行動拯救地球,緩解氣候變暖。
但這一小時僅僅是節能的一次體驗,一個開端。
養成節能環保的習慣和綠色生活方式,需要從日常點滴中做起。習慣了“用電”轉向習慣于“省電”,不是件容易的事;從追求“奢華”轉向尊崇“簡約”,是一次花大氣力的長征,因為涉及社會價值觀的轉變。
但是,我們還必須忍痛割愛。人們已經普遍感到天氣越來越“熱”。“熱”之后是什么呢?是“病”。科學家預計,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瘧疾、登革熱等傳染病通過昆蟲傳播的幾率將大增,并最終殃及世界人口40%至50%的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
與此同步的是“災”。氣象學家警告說,氣候變暖就像恐怖主義一樣沒有國界,大災引發全球危機,宛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對于生活在濕熱地帶的深圳人來說,要好好想想自己的未來處境。除了節電以外,我們還要延伸思索,看看還有什么節能方式。是不是可以少用點水,少開車?燈光工程是不是少搞一點?
今年的熱,即將來臨。感謝“地球一小時”,讓人們在黑暗中靜思了一會兒。那么今年,我們是不是可以讓“熄燈一小時”的余音繚繞開來,多一些節能減排方面的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