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瑞灼3月26日20時30分,,由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的“地球一小時”活動正式舉行。全球共有134個國家和地區展開熄燈接力,中國有86個城市加入“地球一小時”活動。今年的“地球一小時”活動希望大家在熄燈的同時,能為地球做出一個力所能及的行動承諾。
“熄燈一小時”對于一個家庭、一個單位來說,可能節約不了多少能源,但從宏觀的角度上來看,事小意義卻深遠。通過這個活動教育和引導人們節約能源,踐行環保理念,普及環境保護和節能減排意識,做綠色生活的實踐者。
“地球一小時”,環保無盡時?!暗厍蛞恍r”活動的背后,是我國能源的過度使用造成的能源枯竭與浪費,是濫用采光和照明造成的光污染。確實,當前我國社會發展面臨巨大的環保和能源壓力,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成為推進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我們必須長期堅持和貫徹的一項基本政策。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一利國利民的政策在一些地方只是停留在表面,停留在紅頭文件上,停留在一些人的嘴巴和口號里,而沒有落實到具體的實際行動中。每當節約能源、保護環境與地方經濟發展相沖突時,往往選擇了后者。一些城市甚至熱衷于打造不夜城,專門出臺文件為打造不夜城造勢,以政府補貼的方式鼓勵沿街單位安裝夜景照明。一個是以政府行為鼓勵和打造不夜城,一個是熄燈一小時以示對能源的愛惜和對環境的保護,兩者相差何其大!這導致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能源代價過大,成為影響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隱患。
“地球一小時”的意義,并不僅在于關燈開燈,讓人感受“美麗的黑暗”或“燭光的溫馨”,更在于引起每一個人對環保的思考和重視。在久違的黑暗和靜默中,我們更應該思索,如何與自然和諧相處,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而這一點既應體現在個體工作、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上,更該落實到單位集體中去,特別是有關制度的設計者,需做出必要的自我反省和審視。保護環境、節能減排應當深入到每個人心中,但首先是應當深入到政府官員的觀念中,從政府官員做起。政府號召我們每個人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張紙和每一度電,但首先政府應當做出表率,在推行節能減排上先行一步。決不能一邊號召人們保護環境、節能減排,一邊卻在上馬污染項目,行破壞環境、浪費能源之事,否則必將帶來嚴重的負面效應。畢竟,人們只有更合理地利用能源、更愛護環境,才能夠真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