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評論員 肖擎
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引發的核泄漏危機還在持續,為世界各國高度關注。
任何負責任的政府面對這樣的事故都不能掉以輕心。我們看到,日本核泄漏事故發生后,擁有核電的國家政府均作出反應,公布相關信息,對現有核電站進行徹底安檢,對計劃核項目嚴格審核,甚至暫緩一些項目。
核泄漏危機未徹底解除,各國政府在信息公開和安全保障上還要繼續承擔責任。除此之外,此次危機所暴露出的更深層的問題更應引起我們的思考,首當其沖的是,國家的能源戰略或能源前景問題。
以此次核泄漏危機來看,核能存在安全風險,但它在現代社會中的作用能否被取代?法國核電站提供的核能占到其全部發電量的70%以上,放棄核能很大程度上將意味著國民經濟的崩潰;美國發生過核泄漏,但沒有就此放棄核能利用;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曾表示,“我們無法放棄核能作為支柱性科技的作用”。包括中國在內,還有很多國家都視核能為一種重要的能源要素。
在各國政府的能源戰略調整中,具體措施不盡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都要尋找替代石油煤炭的能源,都要盡可能減少能源消耗。還比如作為一項戰略,能源問題考慮的都不是一年兩年,而是數十年甚至更久。這就是說,能源作為現代國家的戰略,選擇一種能源,既是能源戰略轉型的核心問題,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甚至可以說,這是人類社會命運不可回避的選擇。
生產離不開能源,生活同樣離不開能源,而且生產程度越發達,生活水平越高,對能源的依賴性就越大。拿中國來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民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這以能源的巨大消耗為前提。中國到2020年將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目標如何實現?都與能源問題息息相關,能源需求和能源稀缺性問題會愈加突出。
但能源需求越迫切,能源安全問題也會越明顯。煤炭、石油、火電等傳統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承載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奇跡,也極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現在我們強調可替代能源,但人們大多知道,一些替代能源也不是絕對安全穩定。核能存在泄漏的問題,太陽能存在設備元件的污染問題,水電存在生態破壞的問題等等,都成為重要制約。
能源不安全,但不能不要發展,能源的重要性,能源的安全性,構成一個矛盾,這是國家政府面臨的課題,也是社會公眾面臨的課題。
經濟巨大的存量與增量,使得國家必須要有自己的能源戰略,能源開發與利用仍是支撐發展的重大問題,但由此帶來的利弊需讓人清楚明白;對社會公眾來說,人們不能自己造能源以維持生活,國家能源戰略決定了社會生活,沒有絕對安全和保險的能源,所以需要選擇,接受一種能源安排或選擇,實際上也很難避免要接受其所對應的安全環境。
在人類目前所能利用的能源中,沒有一樣是絕對安全和清潔的。但人類和各國政府都應該竭力降低能源利用的環境安全威脅,提高環境安全防衛能力,在能源開發時對利弊作出理性的衡量,同時致力于研究尋找更加清潔的能源。為了能源保障和地方利益輕視環境安全威脅的做法,則堅決不能被允許。
(編輯:S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