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區峰江街道139名村民被查出血鉛嚴重超標,元兇是建在村里的一家被列為重點監控企業的蓄電池企業。路橋環保分局局長蔣新才說,該企業成立8年來,沒有群眾舉報過,該局也沒檢查出問題。但村民稱環保局3年前就發現企業附近土地有毒,但一直沒告知村民。(3月29日《京華時報》)
“沒有舉報”,往往是執法部門的卸責專用術語。其實說這話的官員自己心里應該比誰都明白,有些事用不著舉報,他們心里也清楚得很,比如蓄電池企業屬于國家重點監控的重金屬污染企業,就目前的行業狀況和社會背景來說,這類企業不說有很多在環保控制上都不合格,就算很少,一旦污染發生也是不得了的事,給民眾帶來的影響肯定是災難性的,環保監控與檢查是萬不可掉以輕心的,還等什么“群眾舉報”?
當然,誰都知道這是敷衍搪塞之詞,污染沒污染,環保局官員們心里比誰都清楚,只是,監管者的良心與道德血液如果也被污染,那么所謂監管也就徒有其殼,甚至都不如沒有這個“殼”——反倒成了污染企業的幫手,利用這個“殼”為違法行為大開綠燈,充當保護傘。
實際情況是,村民們不僅電話向路橋區環保局投訴過,還親自去局里反映速起蓄電池公司偷排污水的問題,但就是不見執法人員來處理。村民丁美菊反映說,環保部門事后承認,他們早在3年前就發現上陶村的土地有毒了,并要求速起公司進行整改。環保局既然知道土地已被污染、有毒,為什么不告知村民呢?如果群眾知道了真相,他們可能會“不穩定”?穩定壓倒一切,所以污染之害甚于“不穩定”?所以寧愿坐視村民仍繼續在有毒的土地上種植糧食蔬菜,眼睜睜看著村民血鉛中毒,也絕不讓他們“明真相”?或是官員們擔心,一旦真相公布,蓄電池企業就不能再生產了,而污染企業的利益比村民健康利益重要得多?
環境污染很可怕,然而比環境污染更可怕的是監管者的道德血液被污染——先有監管者血液污染,后有環境污染。當環保部門不能盡職盡責保護環境,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反而成了污染企業的幫手,為污染違法行為保密,甚至大開綠燈的時候,就不如沒有這個部門。
污染企業傷害群眾健康危及生命的報道越來越多,很恐怖。江西省委書記說,對黨政領導的錯誤決策要“秋后算賬!”但不知道被算賬的官員們怕不怕,如果不過是一些“警告”、“記過”,或即便免職,過幾天不是東山再起就是異地為官,“秋后算賬”又能嚇得住幾人?然而比起更多“不算賬”的情形,這已經不錯了。
一個污染企業也好,一個地區多家或成批的污染企業也罷,還有那方興未艾的“招商引資”熱潮中可能繼續誕生的污染企業,這些企業其實是關聯著上上下下眾多官員的切身利益;省委書記可以說“秋后算賬”,可是“算”誰的“賬”,如何“算”?下面的官員和省委書記的憤怒肯定是大不一樣的。這就是環境污染的根子所在,根子上的問題無解,“秋后算賬”這種狠話,最終也只能是一句狠話。 馬滌明
(編輯:SN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