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6日電 《澳門日報》4日發表社論說,美國無論如何開足馬力,事實上也難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奧巴馬的能源戰略固然美好,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無法徹底改變,要真正實現能源安全難度極大。真正改變美國的能源使用方式需要實行全面的改革,包括征收燃料稅以鼓勵美國人改變習慣,但這在政治上可能對執政者不利。
文章摘要如下:
高油價有可能危及美國的經濟復蘇,美國總統奧巴馬4月1日確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標:在2025年之前將美國進口的石油減少1/3。以前的美國總統也曾在能源進口方面作出類似的承諾,但都以失敗告終。目前控制眾議院的共和黨人認為,在2012年的總統和國會選舉中,高油價對民主黨人不利。所以,任何新的能源政策都可能遭到共和黨人的激烈反對。
奧巴馬在喬治敦大學演講中強調,21世紀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在清潔能源。“誰能領導21世紀的清潔能源經濟,誰就能領導21世紀的全球經濟。我希望美國成為這個國家,我希望美國贏得未來。”自2009年上任之初,奧巴馬就提出新能源戰略。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專門針對能源安全的演講中,奧巴馬提出要在2025年之前將石油進口量減少1/3。奧巴馬之所以強調能源安全,是因為其緊迫性。近期中東、北非的動蕩局勢,日本大地震與核泄漏事件使得反思能源戰略適逢時機。最近全美汽油價格已經逼近每加侖4美元,達到3年來的最高水平。攀升的油價使這個剛剛從衰退中復蘇的國家倍感壓力。
奧巴馬指出,他可以從四個方面來實現控制美國對外國石油依賴的目標,即提高國內能源產量,促使城市公共汽車等車輛更多地使用天然氣,提高汽車和卡車能效,以及通過鼓勵生物燃料來推動替代性能源的發展。盡管日本出現的核泄漏事件使全球對核能安全產生疑慮,奧巴馬力圖說服民眾核能是安全的,同時也提出要對全美核電設施進行全面檢查。他在喬治敦大學對學生說:“在能源安全問題上,我們不能從震驚轉向昏睡,在油價上升時急忙提議采取行動,再次下跌時又按下貪睡按鈕。”
奧巴馬的這場演說處理的是一個老議題。從第一次石油危機以來,美國就不斷討論能源安全的問題。奧巴馬幾年前競選時,油價曾高達每桶145美元,當時他就曾經提出能源問題。過去數十年來,歷屆美國總統都因政治僵局和慣性的羈絆,未能大力推進能源政策。奧巴馬也承認,他上任以來,聯邦政府也受到同樣的牽制。在這場演講中,他重申對再生能源和電動車的支持。比較新穎的是,他承認美國蘊藏豐富的天然氣,應該成為美國能源政策的關鍵要素。
應該說,奧巴馬的上述目標很有雄心,但不會令人十分意外。從美國自身情況看,美國石油儲量占世界的2%,但石油消費量卻占全球的25%。從上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美國從石油凈出口國變為進口國,并且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不斷上升,這引發美國政府對能源安全的擔憂。尼克松在上世紀70年代提出,到1980年實現能源獨立。1973年和1978年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更加令美國意識到過度依賴進口原油的危險。此后,福特、卡特、老布什等多任總統均提出提升能源獨立性的目標。而小布什上臺后,在2006年國情咨文中更提出,到2025年要使美國從中東進口的原油減少75%以上。不過,實際情況卻是,美國原油日進口量1970年為132萬桶,到1980年尼克松所設定的能源獨立最后期限時卻暴增至526萬桶,到上世紀90年代末增加至近900萬桶,而到2005年達到了創紀錄的1013萬桶。
事實上,無論美國如何開足馬力,也無法滿足自身的能源需求。奧巴馬的能源戰略固然美好,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如果無法徹底改變,要真正實現能源安全難度極大。真正改變美國的能源使用方式需要實行全面的改革,包括征收燃料稅以鼓勵美國人改變習慣,但這在政治上可能對執政者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