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安4月9日電(楊敏宏)青年人往往喜歡一些時尚、另類、新潮的東西,在西安召開的第十五屆西洽會上,現打現賣的傳統草鞋重新亮相,吸引了許多喜愛時尚新潮的年輕人爭相購買。
在現場,一位65歲的老人將一根根黃色的龍須草搓成草繩,然后,把草繩一頭系在自制的木質“草鞋機”上,一頭緊拽在手里,就像做針線活似的,左一下右一下編著……經過一番搓、挽、編,一只草鞋就打好了。老人手法嫻熟,整個打草鞋過程如同藝術表演,吸引了不少游客觀看。
老人說,他從12歲就開始編制草鞋了,“以前家里窮,穿不起買的鞋子,只能自己手工編制,一日一雙,日日更新,既不傷腳,還可以在田間自由勞作。編草鞋是考驗耐力的活兒,必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編制出高質量的草鞋來。”現在家境富裕了,他還是習慣穿草鞋。
“如今這種草鞋已經不多見了,我們年輕人喜歡一些比較另類、新奇的東西,穿上它給人一種挺‘潮’的感覺,并且穿它還不會得腳氣。”一位20歲的小伙高興的說道。
據介紹,打草鞋用的龍須草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纖維柔韌,是人造革,人造絲和優質紙的原料,民間常用來編制成地墊、涼席、草鞋等生活用品。地處秦嶺山脈的陜西商洛地區盛產龍須草,又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一年光接受編織工藝品的訂單就多達幾十萬件,所編之物遠銷日本、美國、東南亞、西歐等一些國家和地區。
“這是第一次來西洽會,沒想到會賣這么好,這幾天已經賣出去了一百多雙。”陜西秦嶺龍須開發中心負責人孫寶山說。
孫寶山說,草鞋是純生態的,它與現在提倡的低碳、環保密不可分。中老年人有過穿草鞋的經歷,現在買多是懷舊、回憶已逝歲月;而對于追求牌子和料子,看重顏色與款式的年輕人,這種返璞歸真的工藝草鞋具有濃郁的民間文化底蘊,滿足了他們在鞋文化上的個性追求和“反時尚”潮流,所以也都愿意買這種最原始的草鞋穿或者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