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天津4月21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陳晨)近日,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師尹曉亮的新作《戰后日本能源政策》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戰后日本能源政策》一書通過對日本“二戰”以后業已實踐且臻于成熟的能源政策及其管理體系進行綜合性、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旨在為構建我國能源安全戰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提供可以借鑒的參考。同時,闡明了日本能源政策的價值取向及其運行機理,對中日未來的能源合作與博弈不無裨益。
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教授楊棟梁認為該書在研究視角上把日本政府的能源政策作為主線,在研究方法上力求將歷史學的實證考察與公共政策等學科的理論方法相結合,從而突破了單一學科的話語體系。以“時間為縱軸、問題為橫軸”的研究路徑設計,體現了作者的寬闊視野和強烈的問題意識。在論述戰后日本為舒緩、釋放和突破能源瓶頸約束,弱化、規避和解決各時期出現的能源問題,以及內政和外交上采取的對策時,作者運用了“變化—應對”的分析框架,思路清晰,邏輯嚴密。
著者在該書中提出了諸多具有創意的見解,如:著者通過搜集和研讀大量能源基礎資料及相關數據、圖表,細致解析了日本如何把石油“危機”轉化為經濟發展“契機”、如何把能源危機的“無序”或“應急”管理納入到“有序”及“預防”的常態管理,進而通過對制度安排績效的評析,得出日本通過法律約束機制設計、激勵相容機制、官民并舉機制、教育引導機制,動員了非政府參與主體力量,共同構建了應對能源危機的社會公治模式這一具有實踐參考價值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