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4月22日消息(記者葛方度)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環保部今天(22日)表示,歷年監測結果表明,大亞灣核電站和嶺澳核電站氣態氚排放量在許可限值以下,對公眾產生的劑量貢獻極低,對人體健康沒有影響,廠址周圍環境空氣中的氚濃度處于本底水平。
環保部介紹,在核電站運行過程中,向環境排放許可限值以內的一定數量放射性核素氚屬于正常情況,是國際通行實踐。大亞灣核電站從投產以來一直監測煙囪中排放的氚,并每月上報監測數據。經評估計算,大亞灣核電站周圍最大個人的氚年吸入量小于香港衛生署規定的氚年攝入量限值的十億分之一。
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夏益華:這實際排放量相當于標準排放量的5%左右,另外不僅核電站這種人工活動會產生氚,天然也會產生氚,現在周圍環境中的氚的濃度相當于本底水平,自然界就存在,劑量很小,完全可以忽略,對公眾不會產生影響。
有報道說,大亞灣核電站到去年12月累計釋放量已經達到香港衛生署可吸入限值的八分之一。環保部對此指出,這可能是假定將大亞灣去年排放的氣態氚全都由一個人吸入,再與香港衛生署規定的限值進行比較。夏益華認為,核電站排放的氣態氚隨大氣擴散,不會對人體造成影響。
夏益華:它混淆了兩個東西,把總排放量和個人吸收量混淆起來了。一個人1小時大概就吸收1立方米左右的空氣,一年8000多個小時就是8000多個立方米。但是煙囪排放多少量?煙囪排放總量到人那里吸收不知道(減少)多少倍了。這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