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聰 王瑞 實習生 石倩
本報訊(記者 劉元聰 通訊員 王瑞 實習生 石倩)隨著必勝客首批“綠色小超人誕生”,經過一年的環教實踐,大學環保志愿者們也得到不少啟發。昨日,華科大志愿者們分享了對校園內社區垃圾的調研數據、圖片,并發布獨創的“校園回收策略”。
在自創情景劇、設計互動游戲,教小朋友們垃圾分類技巧的過程中,志愿者們對校園的垃圾分類也產生了“興趣”。華中科技大學碧水藍天協會建議,校園生活垃圾可以通過大學生做義工時來集中到垃圾桶里,“如果每年我們的工時不足20個,我們就沒有申請獎學金的資格。以此要求同學每年做一次這方面的義工,來把比較分散的垃圾收集起來,這要比單純靠環衛工人的打掃更有效率。”
“另一方面,可以鼓勵學生收集可回收變賣的垃圾,并與垃圾回收的商人達成協議,允許他們在指定時間進入宿舍內來收購學生積攢的廢品。回收的物品變賣后捐給需要幫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