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4月30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隨著市民環保意識的增強,今年二季度家裝市場出現新趨勢: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套餐”時更注重安全與環保;而關注飾后環保檢測已成為“空間體檢”的重要系數。上海市室內環境凈化協會秘書長、楊浦區政協委員王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選擇無污染或少污染的裝飾材料,成了不少裝修業主的關注焦點。市室內環境凈化協會以甲醛、苯、揮發性有機物作為飾后三項重點檢測指標時發現,2002年家庭裝修后室內空氣抽樣合格率僅達6.7%;2010年家庭裝修后室內空氣抽樣不合格率仍達60%;甲醛、苯、室內有害氣體每年影響到數十萬個上海家庭居住人群的健康,個中原因是“馬路游擊隊”使用劣質建材和施工不當。
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材料委秘書長應再揚告訴記者,目前“馬路游擊隊”仍占全市家裝市場75%的份額,這些工程的承包方式多為“清包”。而承包商為搶時間、求速度,施工不按工藝流程,選材不講究環保標準,現場管理也十分混亂,飾后就極易產生室內環境污染等問題。專家分析認為,引起飾后不環保的因素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馬路游擊隊”施工人員沒有上崗證,常采取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于是他們把工地當作“教學場所”,學徒們在施工過程中難免鋸長或刨短,引起了大量浪費現象。二是施工人員與客戶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摩擦,正規的裝潢公司有專人調解矛盾,而“游擊隊”則怕正面沖突會拿不到工錢,而將怨氣撒在裝飾材料上,他們用“調包計”坑害裝修業主利益,劣質建材也給日后留下了污染源。三是由于“馬路游擊隊”沒有經過正規培訓,他們不懂計劃用料及科學施工方法,尤其在選用油漆制品及黏結輔料時,粗制濫造引起了室內空氣質量超標。四是裝修雜牌軍為了迎合客戶的價格優惠心理需求,打著免設計費、免管理費、免稅金等“三免”旗號,并在裝修主材與輔料上做起手腳。而在上述諸因素中如不小心,就會引來種種意想不到的后果。
“五一”小長假,又到了家裝黃金季節,滬上家裝促銷廣告風起云涌,一些打著“環保”、“節能”、“綠色”關鍵詞的家裝展會四處可見。市消保委家裝辦專家提醒消費者:鑒別優秀服務品牌是第一要義;裝修戶在觀察家裝展會檔次時須留意,凡在展會廣告中不敢亮出主辦方身份的,其權威部門的監督力度相應較小。
為了改變市場良莠不齊的現狀,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與市室內環境凈化協會正在著手起草“環保裝修導則”,明確告誡消費者,環保施工及飾后保障要點,必須寫入正式合同文本,以讓家居飾后污染遠離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