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是垃圾,吐的是沙。”
建筑垃圾做成的磚頭
在昆明市紅廟村、沙溝埂以及小漁村、大漁村回收利用建筑垃圾的歐陽勝明,不僅把用建筑垃圾生產出的新型磚頭用到旅游道路建設中,還成為一家注資500萬元機械工程公司的執行董事。
現場 建筑垃圾變磚頭
在大漁村工地上,一臺大型機械正發出轟鳴,每響一下,就有用建筑垃圾做的800多塊磚頭新鮮出爐。
歐陽勝明介紹,這種名為“6型移動制磚機”的機械每天能用建筑垃圾生產6至8萬塊磚頭,建筑垃圾本身含有石粉、也有水分,只需加水泥重新成型就行了。目前,這種新型磚頭已經通過了云南省建筑工程質量監督檢驗站的檢測,各項指標均合格。每天都有人排隊來購買他們的新型磚頭,而且都是支付現款。
歐陽勝明介紹,每拆遷一平方米建筑,就能產生0.65立方米建筑垃圾。以現在正在拆除的大漁村30萬平方米拆除面積計算,將產生建筑垃圾195000立方米的建筑垃圾。這些垃圾堆放在一起,肯定是一座小山。而通過再生產后,全部都能變成磚塊,再次投入建設使用,轉化率為100%。
可喜 新型建材已派上用場
目前,這套可以移動的建筑垃圾制磚機已經向國家申報了新型技術發明專利,正在公示。同時也在委托哈爾濱的一所大學進行固化劑添加實驗,如果成功了,生產出的磚塊只需幾個小時后就能使用,而不是按照有關規定的21天才能使用。
而通過西山區交通運輸局的支持,以建筑垃圾為原材料,通過該設備生產的建材已于5月9日被投入到西山碧雞旅游環線二號合同段的建設,作為示范。該項目經理楊斌表示,采用建筑垃圾作公路水穩層材料,比用傳統的工分石可節約30%左右的成本。而且質量也得到了昆明市公路質量檢測中心的認可。但畢竟這是建筑垃圾首次投入公路建設,下周一,還將采取鉆心的方式,采樣送檢。
記者手記 擺錯位置的垃圾
從以往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看到,經常有村民一覺睡醒之后發現自己的田地里飛來一大堆建筑垃圾。這些建筑垃圾既不像市民的生活垃圾可以焚燒發電,也不像廢報紙、廢包裝盒一樣可以回收利用。被拋棄只是因為它的身上缺少可以利用的經濟價值。
從現今的昆明城市穿行,不用很費勁就可發現大量的建筑垃圾堆放在施工場地。如果繼續采取清運填埋的方式處理,既占用大量的空間,還要花費大量的清運費用。現在,可以高效、便捷、就地處理建筑垃圾的機械設備已經由本土企業自主開發制造出來,并且還在實踐中取得了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作為一個普通的市民,我覺得可以放心的是如果我們城市拆遷改造產生的建筑垃圾都能被資源化合理利用,那今后的城市環境、垃圾處理等問題都不再會成為城市管理者的難題。
“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只是被擺錯了位置。”在垃圾無害化處理過程中,特別是我們的母親湖滇池的治理中,如果能有更多這樣的發明創造,就不會再有垃圾了。
(張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