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環保,成為環保志愿者是很多環保專業學子的第二身份。劉彥妮 攝
“節能減排、垃圾處理、污水廢氣處理”……這些持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擴大職業需求,讓環保專業人才成為職位熱門搜索。可是由于實踐少,2010年一項調查數據顯示,約半數應屆畢業生并非能如愿找到跟專業相關的工作。如何突破就業瓶頸,讓環保專業叫好又叫座?
前日,“中國青年豐田環境保護資助行動”資助項目環保交流會在長沙環境保護職業技術學院舉行。作為湖南省唯一入選的項目由環保職院主持的《土壤農藥污染的生態修復治理研究》項目獲得10萬元資助,該院院長李倦生教授表示,在各類項目體現學院專業研究力,并鍛造參與學生的實踐力,全面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既有科研能力又有實踐技能的畢業生必遭企業“搶購”。
悖論環保人才緊缺與求職會上遇冷
根據目前中國對環保產業的重視,這組數據應該馬上將是現實——目前中國環保產業提供了約300萬個就業機會,年總產值占GDP總數的1.9%,而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約為3%。如果中國的環保產業發展能夠與國際接軌,中國將凈增加150萬個就業機會。
而目前現實是,畢業生求職場上卻經常遭遇冷眼。緣何?“因為缺經驗。”長沙高新區一家能源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邵瑩表示,環保行業是一個實踐性非常強,強調經驗積累的行業。“光靠在學校里學到的理論知識,根本無法應付工作中的問題處理。”
另外,由于環保專業所學內容可以被物理學、化學、水力學、生物學及生物化學等相關專業替代,崗位競爭力并不強。
破解鍛煉項目能力高職生俏過本科生
“與本科生、研究生相比,高職院校的畢業生在學歷層次上不占優勢,如果學校能夠在培養學生過硬的‘項目能力’方面做出特色,則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搶得先機、拔得頭籌。”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李倦生告訴記者,此次獲獎項目,主要是圍繞我國農藥施用引發的農業面源污染問題,進行現場調查和專業分析。“學生以頂崗實習方式參與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全國污染源普查等環保基礎工作,及時了解環保行業的新形勢、新政策、新技術和新工藝,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提升,縮短了就業距離。”據悉,去年該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2%。
參與志愿者環保活動也成了重要實踐途徑。“學院在校注冊環保志愿者4000多人。他們參加‘保護母親河行動’、‘湖南污染源調查’、‘湘江污染源調研’、長沙市‘新農村新環保新生活’農村環保義工行動、‘服務兩型社會共建和諧家園’、‘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等環保宣傳和社會調研活動。”李倦生教授表示,作為全國唯一一所專業類環境保護職業性技術學院,學院還具備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審核、環境工程設計、環境監測分析等合法資質,打造“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也成就了畢業生的高就業力。
建議就業時還可多用“相關法”
有些新專業由于市場需求大,就業質量很高。據長沙環保職業技術學院環境檢測系書記劉恒山介紹,他們新開的核輻射系,去年出來的第一批30位畢業生,被大型核電站、省核安全局等國企和行政機構急購一空。
而對于一些傳統專業,供求趨飽和,在采訪中環保業內專家建議可采取“相關法”,保障專對口就業。比如做技術的,也可以考慮項目管理或者銷售崗位。“擁有專業背景的人才可以給客戶以專業的解說,同時也可以承擔一些售后服務的職能。”前程無憂人力資源專家表示,目前人才市場提供類似崗位的增長速度遠遠快過技術類崗位,如果不能在對口崗位就業,對口行業就業也是最佳選擇,而這類復合型人才也是企業最稀缺和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