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北京5月26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自從2008年的第七屆青島國際車展開始,連續四年,車展的主題都是:“綠色 未來之路”。同時值得注意的是,由四部委擬定、即將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十年規劃》中,也明確提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500萬輛。”
奧迪董事會主席施泰德表示:“關于電動車的發展,世界把目光都聚焦在中國。”為了搶得一杯羹,除了搶先一步的日產、通用等企業外,德國三大豪車品牌:奔馳、寶馬、奧迪都加快了新能源車在中國的布局。面對機遇與挑戰中國車企應該如何應對?相關問題我們來連線汽車行業資深評論員李洋:
主持人:今年青島車展的主題仍然是“綠色未來之路”,據你的觀察今年“綠”在哪里?有什么新特點?
李洋:綠色環保,包括新能源車作為車展的一個主要的話題已經存在了很多年了,但是今年的青島車展和歷屆車展相比有一點點不同之處,主要在于它開始真正步入產業化的快車道。很多企業都不再是出概念車,或者是所謂的新技術,而是更多的把目光瞄向有試用價值,有推廣前景量產的商品車,這就是今年最大的亮點。
主持人:中國很多車企在技術上處于一個落后的狀態,但是相比之下,國外的汽車品牌已經開始在中國布局了,您認為中國車企應該怎么來應對這個情況呢?
李洋:我覺得應對這個情況分兩方面來說,一方面企業既要加大研發的力度,推出更多的掌握自主知識產權,自己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另一方面,我覺得這個是政府主管部門需要做的事情,在國外的這些汽車巨頭瓜分中國市場瓜分完之前,或者說他們已經開始布局之前,我們要提早建立起一系列的技術壁壘,保護我們自己的企業,防止國外這些企業以推廣產品的幌子,實際上推廣他的標準。一旦他的市場布局完成了,技術標準也確立起來了,那么我們真的就沒什么機會了,我覺得這個倒是當務之急。
主持人:另外在這個即將出臺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的10年規劃中也提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500萬的保有量,您如何看待這個數字,中國車企在這個領域能爭到多大的份額呢?
李洋:首先我覺得500萬輛有點過于樂觀了,因為影響新能源車的市場份額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取決于技術上是否取得突破,更是取決于未來油價的走勢是不是足以讓新能源車在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方面有足夠的優勢,至少是比傳統的燃油汽車有比較強的比對優勢。
再有一點,消費者的認可程度,包括他們駕駛習慣、使用習慣的改變等等。另外,最主要的是配套的建設,我們知道充電一直是一個瓶頸,所以如果這些方面的問題沒有解決,那500萬輛真的無從談起。當然,如果我們前期的工作做的足夠好,那么在未來的市場份額中我們自主品牌占有一席之地,也是完全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