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法食肆規避處罰讓環保局長頭疼
南方日報訊 (記者/袁丁 通訊員/穗環宣)昨日上午,廣州市環保局召開飲食服務業油煙噪聲污染整治工作會議,市環保局局長羅思源說,不少食肆環保部門前腳剛查封,后腳就到工商部門變更登記手續改了名,成為目前執法過程中的最大難題。
問題:一家店轉手四五次沒法查處
目前廣州市登記注冊的餐飲店約有4.2萬戶,并有眾多無證小飲食店,油煙、噪聲污染控制逐漸成為城市管理的“頑疾”。
“在執法過程中發現,當環保部門向法院申請強制查封的過程中,不少食肆就到工商部門辦理變更登記手續,改個名字重新再來。法院不能對號入座查封不了,我們又得重頭再來。”羅思源說,食肆的這種做法已成為目前執法過程中的最大難點。
對此天河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也說,“有些時候,一家店居然轉手了四五次,造成執法非常困難。”對此,昨日會議明確,環保部門將向工商部門函告環保有問題的餐飲業戶,在環保行政處罰之日起至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前,工商部門在業務系統中及時對其進行鎖定,暫緩辦理變更登記手續。
創新:問題食肆不轉型就“禁炒”
針對一些區縣在油煙污染治理方面的創新舉措,羅思源也給予了肯定。“體育西路的‘禁炒令’我非常關注,天天看報紙的報道,還打電話給天河區環保局長,表示大力支持‘禁炒令’。”
天河區環保局有關負責人則透露,廣利路在體育西橫街之后,已經實行“禁炒令”,但現在又“死灰復燃”,食肆堅持不撤炒爐,環保部門已經申請法院強制查封。該負責人說,六運五街等油煙污染投訴較多的街區,其治理思路和體育西橫街以及廣利路差不多,都是先引導企業轉型,不愿意轉型的就撤炒爐,再不撤的就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期間工商不給辦理變更營業執照。但目前還沒有對六運五街正式實施“禁炒令”的計劃。
規劃:新建社區飲食項目與居民樓分離
油煙污染問題也和歷史上城市功能區規劃不夠清晰、布局不盡合理有關。目前,老城區居民樓“樓上住人、樓下開店”、沒有內置煙道的現象比較普遍,污染擾民問題難以徹底根治。
會上提出,規劃部門將牽頭編制全市酒樓、飯店等餐飲業布局控規方案,逐步建立相對獨立、不污染擾民的飲食街(區)、飲食綜合樓;嚴把規劃審批關,在新建飲食服務業項目使用功能規劃審批時,征求環保部門意見。經貿部門聯合規劃部門,將進一步推進規劃新建社區飲食服務業項目與居民住宅樓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