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報訊(記者 張強 祝楚華)走進郫縣紅光鎮15個村(社區)就會發現,居委會里都新張貼了“郫縣村民環保公約”和“郫縣村(社)環保聯絡員工作職責”。郫縣率先在成都市成立了鎮級環保機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辦公室”,以往只在區(市)縣一級存在的環保職能、宣傳如今延伸到了鎮、村(社)。
對于郫縣各鎮“經環辦”的設立,市環保局副局長陶宏志昨日接受成都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市環保局指導下,郫縣政府率先成立鎮級環保機構,這對推動基層環保工作具有積極的作用。
經濟發展辦公室更名了
“用水用電不浪費,節能減排顯文明;露天秸稈不焚燒,變廢為寶利自己。生活污水不入河,保護水體均有責……”這就是“郫縣村民環保公約”。前不久,它張貼在了紅光鎮各村(社)居委會的墻上。
戴乾浩是“村民環保公約”的作者之一,也是原郫縣環保局環境管理指揮中心副主任。今年3月初,戴乾浩從縣環保局來到郫縣的第一個試點地紅光鎮。在這之前,郫縣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了“關于各鎮內設機構‘經濟發展辦公室’更名的通知”,14個鎮的‘經濟發展辦公室’更名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辦公室”(簡稱“經環辦”)。戴乾浩目前任紅光鎮“經環辦”副主任,也是郫縣第一個鎮級環保機構主要負責人。
第一項工作:負責摸清污染源
根據郫縣環保局提供的《郫縣鎮級環保機構建設標準》,該縣14個鎮(街道)分別設立基層環保機構,成立“經環辦”。緊轉02版
歡迎發表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