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鹽城6月16日電(于從文 張震)國家環保部日前公布信息,江蘇省內113個秸稈焚燒點中,鹽城占70個。16日,鹽城市環保部門對此回應表示:雖然采取24小時值班巡邏,但多方面原因導致秸稈焚燒屢禁不止。
據介紹,鹽城市環境監察局于5月20日就下發了“禁燒令”,要求該市各地加大夏熟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工作力度,嚴格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對屢次焚燒秸稈的將加重處罰。
按照要求,今年鹽城各地大力度推廣秸稈機械化全量還田,在夏季機械化還田力爭達到40%左右,重點地區要達到50%以上;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體系,確保每鎮均有1個以上草業合作社和加工收購實體,其中三麥種植面積在5萬畝以上的有2個以上草業合作社和加工收購實體;積極推進各種秸稈利用項目的發展,已立項的秸稈發電項目要抓緊建設并投產,同時相關企業和單位要積極推進鍋爐利用秸稈燃料的步伐。
夏收期間,鹽城市各級環保部門采取“白加黑”24小時值班巡邏模式,努力把秸稈焚燒的隱患降到最低限度。盡管如此,6月份該市還是出現了幾天由于秸稈焚燒而引起的空氣污染天氣。
鹽城市環境監察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秸稈焚燒屢禁不止。有些村民認為在田里把秸稈燒了省事,還有人錯誤地認為秸稈焚燒后能夠肥田。目前江蘇省對于秸稈的機械化還田有專項資金,其中對蘇北每畝按照12元標準給予補貼,但實際工作中,回收成本高,回收和效益不對等,補貼的資金遠遠不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