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德群
這兩天,比亞迪回歸A股的消息布滿各大報章網站。
與之相呼應的是,2011輛新能源汽車將在深圳大運會期間投入運營。
創新深圳,活力城市,不僅因為一場活力四射的盛會而吸引全球目光,還因為一輛輛新能源汽車的上路而引領產業方向。深圳敏銳把握新能源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機遇,出臺規劃措施進行政策引導,投入重金扶持,在新能源汽車上路方面,正領跑全國乃至全球,并帶動了深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崛起。
提前規劃布局高點
未來產業和城市的競爭,要看誰占據高點。發展新能源汽車,深圳顯然棋高一著。
作為全國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深圳選準新能源汽車作為產業轉型發展的“換檔”切入點,先后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深圳市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實施方案》,率先在國內公布充電站建設的技術標準,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上路。
按照相關規劃和方案,以比亞迪和五洲龍為龍頭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正在建設中。專家指出,基地建成后,深圳可望在新能源領域實現汽車產業的突破,甚至可以后來居上,帶動相關汽車配套產業的聚集。
與此同時,深圳大手筆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出臺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追加補貼標準,一臺混合動力車的補貼總額達8萬元,純電動車補貼總額最高達12萬元。
深圳扶持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的資金,正有望從紙上規劃,實實在在地落入企業和消費者口袋中。目前,深圳已設立總額約21.05億元的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扶持資金,其中購車與運營補貼12.11億元、配套基礎建設補貼7.59億元、科研補貼3460萬元及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示范推廣貸款貼息1億元。這一扶持資金,將隨著相關管理辦法批復后落實執行。
吸引社會資本進入
一個全新的產業,需要一個全新的市場。深圳加速推進新能源汽車上路,讓電動的力量驅動這一全新的產業和市場,由此吸引了社會資本的資本爭相進入。
目前,比亞迪、五洲龍、深圳巴士集團、中國普天簽署相關協議,嘗試采用銀行貸款的市場化道路進行推廣新能源車,企業可以在8年內分期償還貸款。這表明社會資本,看好電動車配套市場的誘人“蛋糕”。
事實上,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從一開始就向社會資本敞開大門。除了混合動力公交車的充電站由政府投資建設,出租車、公務車、私家車充電站則會引入社會資本。目前,南方電網、中國普天和中海油組成的合資公司已經進入深圳,出資建設社會公用充電站。
同時,深圳實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工程,創新融資租賃方式,截至目前已幫助企業融資6.62億元。
產業蝴蝶效應突顯
1000多輛新能源汽車上路,30座充電站投入使用,2349個社會用充電樁投建,這是深圳新能源汽車推廣最新的成績單。
在這個成績單的背后,是一個產業所引發的蝴蝶效應,它傳遞出去的是深圳新能源產業的勃興,和對于產業未來的期待。
目前,全球產業汽車產業巨頭看好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或來深考察投資環境,或增加投資。世界500強日本東芝公司電動汽車的核心部分——蓄電池、變壓器、馬達等方面均擁有世界先進技術和產品,該公司電動車事業部一行前來深圳考察投資環境,希望確立合作伙伴,在中國構筑未來的技術開發和產品銷售基地。總部位于法國的法雷奧集團已決定增資上千萬元,在深圳設立全球汽車電子研發中心。
更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帶動了整個深圳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轉型升級提供全新的驅動力。目前,深圳正在建設國家新能源產業基地,大力發展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儲能電站等新能源產業。據統計,今年1季度,深圳新能源產業增加值55.4億元,增長近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