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網海口7月9日消息(南海網記者組)7月8日,南海網記者發出了《文昌小磚窯逼停環保磚廠 政府“禁實”成空文》的報道,引起社會強烈反響。報道發出當天,一位在文昌投資建設環保磚廠的外地商人向記者反映,由于當地相關部門“禁實”效果不佳,嚴重影響了環保磚的生意,讓他們這些環保磚廠的投資商損失慘重。
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商說, 去年他準備挑選一個有發展前景的朝陽行業來投資,在這個時候朋友跟他說海南正在建設國際旅游島,同時也正準備上很多國家級的戰略項目,發展機會很多。
他說,此前他非常關注政府部門號召的關于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方面的新聞,而海南省也積極響應做了大量關于淘汰落后產能的相關計劃和工作。
這種情況下他覺得這是個很好的商業機會。于是,他把北京的公寓房賣掉后,拿著錢懷揣著一個大展宏圖的愿望來到了海南,投資國家扶植的環保節能的建筑新型材料行業。他認為開這廠的主要原因是響應海南省 “以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生態省建設和一流人居環境建設為中心”, “以推動節能減排發展綠色經濟為主題”的號召。
來到這里后,他看到了大的投資環境那么好,就在文昌投資100萬元辦了一家環保磚廠。去年5月,廠子建設完畢后開始進行投產,剛開始他起早貪黑打理廠子,并開足馬力生產。他認為,海南正在進行新一輪的開發建設,必然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
然而,投產以后,情況并不是他之前想象的那么樂觀。“原因是海南確實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需要大量的磚塊,但老百姓不買環保磚的賬,他們對各種技術指標都優于紅磚的新能源建筑材料不認同,只是買紅磚”。而令他奇怪的是,雖然政府三申五令要求取締那些嚴重破壞不可再生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的紅磚廠,可是,直到今天,“在文昌地區,還有十多家規模不等的紅磚廠在火熱的生產之中”。
他說,從去年政府發出“禁實”的號召后,紅磚的市場需求量一下子大量增加,“很多消費者都認為以后紅磚沒有了,所以買多一點”。于是,這些紅磚廠的生意異常火爆,紅磚的價格也一路飆升,“從原來的4毛錢一塊磚,最多的時候漲到一元錢一塊磚”。
相比之下,那些環保磚廠生意就顯得冷清了。據他說,從去年5月至今,“我已經虧損了幾十萬元,如今廠里還積壓了不少環保磚”。 在這種情況下他投資的廠一直處于虧損狀態直到現在停產。
其實,跟這位投資商一樣,在這兩天的采訪中,南海網記者見到的環保磚投資商都顯得很無奈,他們中多的投資幾千萬,少的也有上百萬。可如今,他們的投資幾乎“血本無歸”。原因是 “由于在文昌紅磚廠沒有被徹底取締,所有的新能源廠都處于很尷尬的境地”。
他們說,其實在這期間,所有的新能源建筑材料投資者都盼望著相關部門能貫徹文件精神,切實執行“禁實”的有關規定,可等來的卻是一次次的失望。這些紅磚廠不管政府禁令照樣開足馬力大張旗鼓地生產和銷售著紅磚。
環保磚的投資商們說,“禁實”號召發出已多年了,可“禁實”在文昌依舊得不到很好地落實。“而這個工作只要有一天得不到落實,環保磚的生意就無法做,環保磚的生產就被迫停止。因為生產出來了也賣不出去”。
他們現在只能希望,文昌相關部門能夠真正落實“禁實”措施,依法取締那些非法生產的紅磚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