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結構、謀合作、促發展——訪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
張國寶接受采訪
國際在線報道(駐澳大利亞記者 鄧黎):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張國寶11日在澳大利亞珀斯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隨著能源高價格時代的來臨,中國必須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中國能源企業走出去,有利于世界能源市場的穩定。
11日下午,正在澳大利亞珀斯參加博鰲亞洲論壇“能源、資源與可持續發展論壇”的中國國家能源委員會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原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接受了中國媒體的聯合采訪。張國寶指出,應通過調結構、謀合作、促發展來破解中國資源、能源困局。
一段時間以來,國際市場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包括原油在內的能源資源價格居高不下。世界是否已經迎來高價能源時代?張國寶表示認同這一判斷。
他說,“這些年,由于有旺盛的需求,加上也有金融炒作的成分,資源不僅是商品價值,而且有的已經成為金融工具了。資源的價格,特別是能源的價格,總的是一種上升的趨勢。同時,業界也都有一種擔心,擔心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年代的推移,化石能源總是在向稀缺物資這個方面變。你剛才講到迎來了能源高價格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講,我看現實情況是這個樣子。”
面對能源高價的現實,中國如何保證能源供應、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張國寶指出,這要依靠兩個調整,一是調整國家的經濟結構,二是調整國家的能源結構。
他說,“從大的方面,我們要調整我們的經濟結構。中國的能源需求這么旺盛,主要還是集中在第二產業。我們第三產業的能耗還是比較低。居民消費只占電力消費的13%。商業用電也就只占電力消費的14%稍強。大部分的電還是消耗在制造業上。因此‘十二五’計劃把經濟結構的調整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要調整)大的結構,也就是一、二、三產的比重關系。”
在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還需要調整國家的能源結構,減少對石化能源的依賴,實現能源供應多元化,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澳大利亞擁有豐富的天然氣和鈾礦資源。張國寶說,近幾年,中澳在天然氣和鈾礦石合作領域都取得了較大的進展。尤其是在核能合作方面,澳大利亞是世界上鈾礦石儲量最高的國家,中澳已經掃除了鈾礦石貿易的政治障礙。
張國寶透露,“在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合作方面,我們已經掃除了在政治上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鈾礦石的障礙。中澳兩國政府在2004年簽署了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協定。澳大利亞第一船賣給中國的天然鈾是256噸,是在2009年,在上海港交割的。現在雙方在鈾資源方面有多筆天然鈾的購買合同,同時也有投資。”
近年來,中國能源企業積極“走出去”,并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此同時,中國能源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阻力和困難。
張國寶說,“由于這些年的經濟發展,一個是我們自身的需求增加了,另一方面我們也積累了一些財力,我們的外匯儲備從客觀上也允許我們加大對外投資的步伐。所以這幾年我們‘走出去’的步伐,尤其是能源走出去的步伐,跟過去比,確實規模要大得多。我們走出去,因為比西方國家晚了相當長的時間,所以一些好的、資源比較豐富的、易采的或是政治比較穩定的,大家都能去的地方,我們進入的機會就比較少。我們能去的,往往是一般大家認為資源比較貧一些,或者是他們認為這個國家投資環境不是很好的。我們后來去,比那些早期走出去的國家遇到的難題要多得多。”
除了上述具體困難,一些國家還對中國企業外國投資感到擔心甚至是不滿。張國寶指出,中國企業走出去,既是中國發展的應有之義,也將有利于世界的能源供應。
他說,“我們中國人出去投資,客觀上增加了國際市場資源的供應量,這不是好事嗎?別的國家過去能做的,為什么到中國做就不行了呢?我也問過一些西方人士,我問他們:‘你們認為中國出去投資,這是一個積極因素還是一個消極因素?’我認為這是一個積極因素。”
張國寶最后指出,當前國際能源價格高起,其原因是復雜的。積極應對困境,要通過調結構、謀合作來促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