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 者 陳中華 張宇鴻
通訊員 楊 鋒 韓立敏 報道
本報德州訊 7月上旬,記者在位于德州經濟開發區的山東華業風能設備有限公司得知:這家國內專業研制、生產風力發電機及配套設備的公司,本欲將低端產品機倉罩淘汰,但日本地震后機倉罩訂單驟然飆升數倍,且幾個月來持續增長,公司由此決定繼續生產下去。副總經理王志強以此向記者解說風力發電的輝煌前景。
華業公司只是德州經濟開發區近百家規模新能源產業公司中的一家。因近年來聚力引進和扶持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新能源項目,德州經濟開發區已成國內品種最全、質量最好、市場占有率最高的新能源產品生產基地。
新能源產業之所以在此集聚,首先受益于開發區人轉型意識的超前。
總部坐落在德州經濟開發區內的皇明集團建于1995年,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和真空管生產基地。憑借在太陽能開發利用方面的突出貢獻,皇明集團所在的中國太陽谷成為第四屆世界太陽城大會主會場。受其影響,開發區人很早就有了轉方式、調結構的意識。自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7年開始,開發區更是自覺加大了“轉型”力度,在全國較早確定了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戰略思路。
德州市委常委、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楊軍明確提出:“將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跨越發展的主抓手。”
新能源產業之所以集聚,還受益于開發區人轉型意識的執著。
德州經濟開發區地處京津南大門、山東北大門,東與環渤海灣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相銜,西與廣袤的中原及西北地區連接,是著名的交通樞紐地之一。建設京滬高鐵一級站的消息傳開后,攜物流便捷之地利,更受投資者青睞。但開發區人的“可持續發展”思想執著而堅定,在招商中明確提出了“4不招”,明文標示:“不利于環境保護的不招,高消耗能源資源的不招。”
中節能太陽能發電(德州)有限公司投資近5億元,在開發區建造20兆瓦電站。公司光伏發電核心技術是將陽光聚熱片產生的熱能通過電池板變成電能。制造電池板的關鍵部件是多晶硅,
但多晶硅制造本身恰是高耗能、有污染的。中節能德州公司選擇從外地生產或購進多晶硅,再拿到開發區進行電池板的組裝制造。這是落戶企業的自覺做法,也是德州經濟開發區的硬性要求。據開發區負責人介紹,僅今年以來,他們就因“環保”不達標拒絕了上億元投資項目5個。
為了打造“新能源之都”,按照楊軍的話說要“不惜一切代價”。按規定,國家和省對新能源產業給予優厚的扶持補貼,比如光伏發電,我省給予電價55%的補貼。但除此之外,德州市及開發區又制定了一系列自己的政策,加碼扶持。也正因為對新能源產業的特別厚愛,2010年,財政并不富裕的德州市,首次專門撥付1億元,用于新能源企業建設和技術升級改造獎勵。
中節能德州公司總經理張磊對記者說,目前,中節能集團的太陽能發電,全山東省僅投資于德州經濟開發區一處。公司于2010年8月開始可行性研究,當年12月30日,一期10兆瓦發電工程即在開發區竣工并并網發電。
張磊說,之所以將這一熱門投資選擇德州經濟開發區,主要還是有感于對方的工作效率,在外地貌似很難辦、很難協調的事情,在這里一兩天時間就辦完了,落戶企業由此深切感受到開發區對新能源產業的鐘愛和敏感。
目前,德州經濟開發區的太陽能光熱光伏、風電設備、地源熱泵、LED半導體照明、新能源汽車開發等高效節能環保項目高度聚集,在國內已成“傲視群雄”之勢,龍頭公司競相駐扎。尤其是,以皇明、中節能、奇威特等公司為代表的太陽能光熱利用、建筑與節能一體化、光伏發電、太陽能直驅中央空調等項目,以中大·貝萊特等公司為代表的利用地熱資源、研制開發的空調系統,以華業風力集團為代表的風力發電設備,其技術及產品規模等皆處于國際或國內領先地位,在國內外形成了龐大的客戶群。
迄今為止,德州經濟開發區已獲國家授予的“國字號”品牌4個:國家興貿創新基地、國家首家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新能源試點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太陽能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范區。2010年,全區新能源產業產值已達200億元,預計后幾年增速更為驚人,2013年產值可達500億元。德州經濟開發區當之無愧成為“新能源之都”。